银霜黍的丰收余温尚未散尽,咸阳城的空气却已悄然凝滞。
秦王政(嬴政)继位,吕不韦权倾朝野,楚系外戚不甘蛰伏,暗流涌动如同渭水河底的淤泥。
华阳夫人因年事渐高,又经历了库府失窃、蝗灾等波折,心力交瘁,深居简出,华阳宫也失去了往日的喧嚣。
司通作为“玄圭”
,依旧蹲踞在宫苑最高处的鸱吻之上,金色的瞳孔俯瞰着这座日益庞大、也日益压抑的巨城。
它感受到了一种风暴来临前的窒息感。
语言的壁垒,始终是它融入人类智慧核心、真正理解并引导这复杂文明的最大障碍。
它能听懂朝堂上激烈的辩论,市井间琐碎的交谈,甚至军营里粗野的号令,但喉间那无法突破的生理限制,让它如同一个被关在透明牢笼中的观察者,只能看,只能听,却无法真正参与。
转机,出现在一个偶然的黄昏。
司通在宫苑树丛中假寐,耳畔传来不远处几名年幼宫婢的嬉闹声。
她们正在玩一种简单的语言游戏——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喵——”
“汪!
汪!”
“咩——”
“咯咯哒!”
声音稚嫩而清晰,充满了孩童特有的、对声音的敏感和模仿热情。
其中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女孩,学猫叫学得惟妙惟肖,引得同伴咯咯直笑。
司通金色的瞳孔微微睁开一条缝。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它的脑海:孩童!
这些人类幼崽,他们正处于对声音和语言最敏感、最具可塑性的时期!
他们的音器官尚未定型,模仿能力极强,而且…他们思维简单,没有成人那么多戒备和成见!
当夜,司通便开始了行动。
它的目标,是咸阳城中一个显赫而特殊的府邸——蒙府。
蒙氏一族,世代为秦将,忠心耿耿。
蒙骜、蒙武父子战功赫赫,而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蒙毅兄弟,虽尚年幼(蒙毅此时约七八岁),却已是秦王政(少年嬴政)的伴读,聪颖早慧,被视为蒙氏未来的希望。
尤其是蒙毅,性格沉静,喜好读书,是学习雅言音韵的绝佳目标。
司通如同夜色中的微风,悄无声息地越过蒙府高大的院墙。
府邸深处,一处灯火通明的书房是它的目标。
它轻盈地伏在书房屋顶的瓦片上,揭开一小片瓦,向内窥视。
烛光摇曳。
一个面容清秀、眼神明亮的小男孩正端坐在书案前,正是蒙毅。
他的老师,一位须皆白、气质儒雅的老者(或许是蒙府延请的博士),手持一卷《诗》,正用清晰、标准、抑扬顿挫的雅言诵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老者的诵读字正腔圆,每一个音节都如同珠玉落盘,清晰可辨。
他读得极慢,不仅诵读,还细细讲解诗中字词的音、含义、音韵的搭配之美。
“毅儿,听,‘关关’,此为叠韵连绵词,摹鸟鸣之声,双唇微闭,气流轻送,音出清亮…”
“‘窈窕’,二字叠韵,形容女子体态美好,‘窈’音稍沉,‘窕’音上扬,如见其形…”
“此诗用韵,‘鸠’、‘洲’、‘逑’,皆押‘幽’部韵,音调回环往复,如河水汤汤…”
蒙毅听得极为专注,小脑袋随着老师的讲解微微晃动,口中也轻声跟读、模仿着每一个音节的细微差别:“关…关…雎…鸠…”
他的小脸因认真而微微泛红,眼中充满了对语言韵律的天然感悟和探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