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剂和抗菌药膏,最后用生物可降解的绷带将伤口包扎好。林溪还为它注射了一支高能营养液,营养液能快速补充能量,帮助它恢复体力。
看着母兽的呼吸逐渐平稳,林溪叹了口气:“就算伤口愈合,它也很难存活,没有食物,一切都是徒劳。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冰原星,找到低温微生物和冰藻的培育方法。”
“再晚一点,它们可能就撑不住了。”叶云天看着远处一只艰难啃食着干枯苔藓的霜毛兽,苔藓在它的齿间毫无光泽,根本无法下咽,语气坚定,“立刻启动基因匹配,定位冰原星。”
林溪立刻投入工作。她从那只母兽的粪便样本中,提取到了少量残留的冰藻基因片段——尽管冰藻已经在m27灭绝,但霜毛兽的消化系统对食物的降解速度较慢,粪便中还残留着千万年来未完全降解的基因痕迹。这种基因片段带着明显的耐寒特征,碱基序列中包含着一段“抗冻蛋白编码”,能让冰藻在-30c的环境中保持细胞活性。
将这段基因输入星际联盟数据库后,匹配工作很快有了结果。仅仅一天后,匹配成功的提示音就在移动实验室里响起:
“星球名称:冰原星;坐标:银河系边缘地带,赤经03h42m,赤纬+78°15′,距离m27约2.5万光年;生态类型:地表覆盖千米厚永久冰盖,冰层下遍布低温微生物(寒息菌)和冰藻(凝霜藻),平均气温-50c,大气纯净度99.9%;核心特征:星球地核散热缓慢,冰层下形成稳定的低温厌氧环境,岩石富含铁、钙、磷等矿物质,为寒息菌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源;匹配基因相似度:98.2%,‘抗冻蛋白编码’完全一致。”
数据库资料显示,冰原星是一颗被永久冰雪覆盖的星球,其冰层下10-50米处,存在着庞大的寒息菌菌群,这种微生物能在-50c的环境中存活,通过分解岩石中的矿物质,产生冰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养分;凝霜藻则附着在冰层内壁,形成厚厚的藻层,是雪灵兽(霜毛兽的近亲)的主要食物来源。霜毛兽的祖先正是依赖这种稳定的食物来源,在冰原星繁衍生息了数亿年,直到一千万年前,冰原星遭遇彗星撞击,部分冰盖破裂,寒息菌和凝霜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它们才乘坐星际漂流舱,迁徙到了m27的极地冰原。
“准备出发。”叶云天没有丝毫犹豫,对团队下达指令,“小陈,检修‘云月号’飞船,重点检查超低温防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冰原星的环境极为恶劣,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林溪,带上超低温防护装备、微生物培养设备、土壤样本采集工具、破冰设备;医疗队员,准备足够的低温环境应急药品和霜毛兽的营养液;其他队员,整理好所有数据和样本,我们三天后出发。”
第二节:冰原秘境:寒息之源
三天后,m27星球的太空港口,“云月号”飞船缓缓升空,朝着银河系边缘的冰原星飞去。这次的航程长达2.5万光年,需要穿越一片星际冰尘带,飞船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防护盾,同时开启了超低温保温系统,确保舱内温度稳定在25c。
十二天后,“云月号”抵达冰原星的轨道。透过舷窗望去,这颗星球呈现出纯粹的银白色,整个地表被永久冰盖覆盖,没有任何陆地或海洋的痕迹,冰盖平整得如同镜面,反射着恒星的光芒,刺眼得让人无法直视。大气层极其稀薄,几乎不含杂质,呈现出淡淡的蓝色。
“云月号”在一片广阔的冰原上降落,着陆舱打开的瞬间,一股极致的寒冷就扑面而来,即便飞船的舱门有保温屏障,也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队员们穿上“寒甲-8型”超低温防护服,这种防护服采用了多层纳米保温材料和液态氦冷却系统,能抵御-100c的极端低温,内置的生命维持系统能提供8小时的氧气和热量供应,头盔上的防雾面罩能清晰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