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外界环境。
刚走出飞船,地表温度检测仪显示,此刻的气温为-55c,呼出的气体瞬间凝结成白色的冰雾,落在防护服上,形成细小的冰粒。寒风卷着细密的雪粒,在冰面上呼啸而过,风速达到了每秒20米,打在防护服上,发出“呼呼”的声响,却无法穿透保温层。
眼前的冰原星,是一片纯粹的白色世界。永久冰盖厚达1200米,平整得没有一丝起伏,冰面下隐约能看到淡绿色的光斑,那是成片的凝霜藻。没有任何植被,没有任何裸露的岩石,只有无边无际的冰雪,纯净得不含一丝杂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冰晶气息,清新得让人精神一振。
“这里的低温微生物和冰藻,都在冰层下方。”林溪举着“寒探-6型”地质探测仪,仪器的屏幕上显示着冰层下的三维结构,“探测仪显示,冰层下10米处,有大量的微生物活动信号,能量强度很高,还有成片的高密度区域,应该是凝霜藻的分布区。”
团队乘坐特制的“破冰-3型”破冰车,这种车辆采用了低温 resistant 合金材质,配备了大功率钻头和破冰铲,能在千米厚的冰层上钻孔、行驶。破冰车在冰面上行驶了约五公里,选择了一处微生物信号最强的区域,停下后,启动了顶部的钻头。
钻头旋转着钻入冰层,发出“嗡嗡”的声响,冰屑被高速旋转的钻头带出,落在冰面上,形成了一堆白色的冰堆。经过两个小时的钻孔,一个直径两米的冰洞终于打通,冰层下的低温气体喷涌而出,在洞口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冰洞下方,冰层呈现出半透明的淡蓝色,能清晰地看到附着在冰层内壁的淡绿色凝霜藻——它们密集地生长着,如同一片水下草原,藻层厚度约5厘米,表面光滑,泛着湿润的光泽,光合作用产生的微小气泡附着在藻体表面,如同珍珠般晶莹。
破冰车的机械臂伸入冰洞,小心翼翼地采集了少量凝霜藻样本和冰层下的土壤样本(岩石碎末和微生物菌群的混合物)。样本被放入保温采样盒中,迅速带回飞船的移动实验室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让所有人振奋:“凝霜藻:蛋白质含量38%,脂肪含量22%,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成分优于m27本土冰藻;寒息菌:活性指数12.7(m27巅峰时期为1.3),数量达到3.2x10? cFU\/g,能在-20c至-50c的环境中存活,分解岩石矿物质的效率是m27低温微生物的5倍;土壤样本:富含铁、钙、磷等矿物质,无任何污染物。”
“这就是霜毛兽最理想的食物来源!”林溪兴奋地说道,“寒息菌的活性极强,凝霜藻的营养更丰富,只要能在m27重建它们的生长环境,霜毛兽就能重新获得充足的食物。”
就在这时,几道白色的身影从远处的冰平线后出现,缓缓向飞船靠近。它们的外形与霜毛兽极为相似,但体型更为健壮,体长约3米,肩高1.5米,毛发更加厚实光亮,呈雪白色,在阳光下几乎与冰雪融为一体,毛发上没有丝毫杂质;眼睛是淡蓝色的,如同冰原上的湖泊,透着温和而警惕的光芒;步伐稳健,每一步都踩在冰面上,没有丝毫踉跄,显然处于健康的状态。
“这些是霜毛兽的近亲,雪灵兽。”一个浑厚的声音通过飞船的翻译系统传来,声音似乎是通过冰层的震动传递过来的,带着独特的共鸣感。
叶云天等人循声望去,只见雪灵兽群的前方,站着一个与人类相似的生物。它身材高大,身高约2.2米,通体覆盖着厚实的白色长毛,毛发长而柔软,如同雪灵兽的毛发,能抵御极寒;皮肤呈淡粉色,裸露在外的手部和面部有细密的血管,血管中流淌着淡蓝色的血液——这是适应低温环境的特征,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抗冻蛋白;眼睛是深邃的蓝色,瞳孔呈圆形,透着睿智的光芒;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