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了去未来看星星,是想让‘知道会下雨’的人,能提前把秧苗移到高处;是想让像我爸一样的农民,不用再‘靠天吃饭’。”
掌声突然响起来,比校长发言时更热烈,甚至有几个男生喊着“叶云天加油”。发言结束后,星际重工的hR快步走过来,是个穿黑色西装的女人,指甲涂着淡紫色的甲油,手里拿着个银色的终端——终端的边缘有个小磕碰,是刚才走得太急撞到了主席台下的台阶。“叶同学,”她把终端递过来,指尖的甲油蹭到了叶云天的手,“这是我们研发部的3d模型终端,你现在就能看到你的专属实验室——里面的机械臂是最新的‘星轨-2022’款,能精准到0.01毫米。”
叶云天接过终端,冰凉的金属壳贴在掌心,屏幕亮起来,跳出一个实验室的全息模型:银色的操作台、悬浮在空中的显示屏、墙角的样品柜里摆着各种机械零件。可他突然想起昨晚和林月瞳的全息通话——当时月球区是凌晨,林月瞳的头发有点乱,眼角带着淡淡的黑眼圈,她举着一个透明的试管,里面装着淡蓝色的液体:“云天,这是我刚提纯的液态星际金属,你看,它在磁场里能保持90%的能量稳定——你的时空锚点理论,就差这个能源核心了。”
“我会在三天内给您回复。”叶云天把终端塞进学士服的内袋,那里贴着胸口,能感受到金属壳的凉意。hR点点头,转身离开时,他看到她终端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优先争取叶云天,其时空锚点论文被《星际物理周刊》收录”。
他没再多想,背着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往校门口走。帆布包的肩带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现在已经磨得能看到里面的棉线,包侧的拉链上挂着个巴掌大的月球模型——是林月瞳在他18岁生日时送的,用月球区特有的“月岩树脂”做的,表面能清晰看到环形山的纹路,“云月同程”四个字是激光雕刻的,凹槽里填了银色的颜料,现在有两处已经磨损,露出里面的白色树脂,像月球表面的光斑。
坐悬浮巴士回猴头省的时候,叶云天靠窗坐,把终端放在膝盖上,却没再打开。巴士的座椅是记忆棉的,坐上去会自动贴合腰型,车窗是智能玻璃,路过水球区的农田时,玻璃自动显示出“作物类型:稻子、生长周期:30天、预计产量:800斤\/亩”的绿色数据。他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有的田埂上立着和农民大学一样的智能稻草人,有的却还是用竹竿绑着旧衣服——像他老家的田。
两个小时后,悬浮巴士停在猴头省的村口。村口的老槐树还在,树干上挂着个旧喇叭,正循环播放着“防台风预警”的通知。叶云天往家走,土坯房的墙皮脱落了好几块,露出里面混着稻草的泥土,屋顶的塑料布是去年暴雨后换的,有三个补丁,用的是红色和蓝色的胶带,在阳光下特别显眼。院子里的竹篾晒垫上晒着刚收割的稻子,金黄的颗粒铺得很匀,几只芦花鸡在晒垫边缘啄着散落的米粒,被闻声出来的叶启赶了赶——叶启穿着件灰色的旧t恤,领口洗得发松,袖口卷到小臂,露出小臂上一道浅褐色的疤,是1998年滑坡时被石头划的。
“回来啦?”叶启的声音有点哑,手里还拿着一把锄头,锄头把是桃木的,缠着三圈棕色的胶带,最下面的一圈已经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木头,裂缝里还卡着去年的稻根。他把锄头靠在墙角,走过来接过叶云天的帆布包,手指碰到包侧的月球模型,轻轻拨了一下:“这小月亮还带着呢?月瞳那丫头有心了。”
晚饭是绿豆汤和烙饼,绿豆汤里放了冰糖,是叶启特意去村口的小卖部买的,装在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里。烙饼是用新收的稻面做的,还带着点焦香,叶云天咬了一口,突然想起小时候,叶启总把烙饼最焦的边留给自己。
“爸,我有两件事想跟你说。”叶云天把碗放在桌上,从帆布包里拿出录取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