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云朵,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灰黄色,像是整个天空被一块脏污的布罩住了,连时间都失去了意义——若不是面罩显示屏上的时间在走,她根本分不清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
她们走在人行道上,脚下的路面坑坑洼洼,偶尔能看到裂缝里露出的枯草根——那是几十年前,这里还是绿化带时留下的痕迹。路边的建筑大多是废弃的,窗户破碎,墙体斑驳,只有少数几层楼亮着微弱的灯光,那是像她们一样,住在“边缘区”的居民。边缘区没有“人工氧幕”,只有核心区才配有那种悬浮在城市上空的巨型设备——林晓曾远远见过一次,在雾霾最稀薄的某个傍晚,核心区的方向隐约能看到一层淡蓝色的光膜,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罩,把那片区域罩在里面,据说罩子里的含氧量能达到21%,和外婆说的“过去”一样。
可那是核心区,是有钱人住的地方。边缘区的居民,只能靠每天限量的氧票和滤芯活着。
“晓晓,慢点走,我有点喘。”张奶奶的脚步慢了下来,她的面罩显示屏上,“心率”一栏开始跳动红色的数字,已经超过了100次\/分钟。林晓赶紧停下,扶着张奶奶靠在路边的墙角——墙角有一个废弃的公交站亭,虽然顶棚早已塌了一半,但至少能挡住一些飘散的雾霾颗粒。
“您先歇会儿,我看看滤芯。”林晓帮张奶奶检查了一下面罩,滤芯的指示灯还是绿色的,还有1小时40分的剩余时间,“没事,还能撑很久,咱们不急。”
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慌乱的叫喊声,夹杂着“噗通”的倒地声。林晓抬头看去,只见雾霾中隐约有个人影倒在地上,旁边还有人在大喊:“谁有备用滤芯?他的面罩裂了!”
“是老陈!”张奶奶认了出来,“他昨天还说滤芯快用完了,怎么今天就……”
林晓心里一紧,她知道面罩裂了意味着什么——室外10.2%的含氧量,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就是生死线。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备用滤芯,那是她为了以防万一多带的,可自己的滤芯也只剩3个多小时了,要是给了老陈,她和张奶奶可能撑不到物资站。
“晓晓,别去……”张奶奶拉住她的胳膊,声音发颤,“来不及了,你看他……”
林晓顺着张奶奶的目光看去,只见倒地的老陈已经不再挣扎,他的面罩侧面裂了一道大口子,雾霾正从裂口处涌进去,他的手还保持着抓向面罩的姿势,可手指已经僵硬了。旁边的人蹲下身探了探他的鼻息,然后摇了摇头,默默站起身,转身消失在雾霾里——没人会为了一个已经没救的人浪费自己的氧气,这是边缘区的生存法则。
林晓的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住了,她低下头,看着自己的鞋尖,鞋面上沾着的雾霾颗粒,在微弱的光线下泛着灰黄色的光。她想起外婆说过,以前的人去世,身边会有亲人朋友哭,会有鲜花,可现在的边缘区,死亡太常见了,常见到像路边的枯草根一样,没人会多看一眼。
“走吧,晓晓,再不走就晚了。”张奶奶轻轻拍了拍她的胳膊,声音里带着无奈。
林晓点点头,扶着张奶奶继续往前走。她们路过老陈的尸体时,林晓刻意加快了脚步,不敢去看那张已经失去生气的脸。雾霾还在不断地飘散,远处核心区的方向,淡蓝色的氧幕光膜又隐约出现了,像是悬浮在灰黄色天空中的一块蓝宝石,美丽却遥远,不属于这里的人。
走了大约20分钟,林晓的面罩显示屏突然弹出一条提示:“前方50米处进入物资站警戒区,含氧量提升至12%(相对安全)”。她松了口气,终于快到了。就在这时,她的通讯器突然响了,是社区发来的广播,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却清晰地传到了耳朵里:
“紧急通知:今日监测到全球氧气浓度再次下降0.1%,预计下周起,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