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里的柴火噼啪响,带着烟味的热气裹着白菜香漫出来。
李站长带着摄影师来的时候,晒谷场正飘着雨。
镜头里,穿雨衣的村民们围着大缸撒盐,烤烟房的木窗缝里透出暖黄的光,王三秒站在缸沿边,正用干净的石头压住腌菜。
“就叫‘山坳里的酸菜’,”
李站长举着手机直播,“看这柴火烘干的白菜,比工厂流水线的有烟火气!”
直播间的订单像雨点似的跳出来。
有人问能不能加辣,王三秒就让婆娘往缸里撒小米辣;有人要低盐的,他赶紧指挥着少放盐。
小宝举着写着“奶奶的味道”
的纸板凑到镜头前,弹幕里顿时刷起一片“买给姥姥”
。
雨停时,最后一口缸也封好了。
王三秒蹲在晒谷场边抽烟,看二柱子给每个缸贴上编号和腌制日期。
张寡妇端来碗姜汤,碗沿还沾着片姜皮:“三秒哥,你说这酸菜真能卖出去?”
远处的山尖透着晚霞,把她的白染成了金红色。
七天后开缸那天,李站长带着冷链车又来了。
第一口缸掀开的瞬间,酸香混着辣气扑得人直缩鼻子。
王三秒夹起棵酸菜尝了尝,脆生生的带着回甘,和奶奶腌的一个味。
装瓶的时候,小宝非要在每个瓶底垫片新鲜白菜叶:“这样买的人就知道,咱的酸菜是好白菜做的。”
货车驶离村口时,二柱子追着车喊:“告诉城里人,开春咱种的萝卜也能腌!”
后视镜里,村民们举着空缸挥手,缸底的盐粒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像撒了一地星星。
王三秒摸出手机,张经理来的道歉消息还没回,他点开李站长刚的销量图,三万斤酸菜已经卖光了,回款比市的收购价还高了三成。
炊烟在村头升起时,王三秒往家走。
婆娘在微信群里了张照片,张寡妇的男人坐在轮椅上,正帮着打包快递单。
小宝举着新书包跑过菜田,书包上印着的“山坳里的酸菜”
几个字,被夕阳描上了金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