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过来,纷纷出声,眼中充满了近乎哀求的恳切与期盼。
那是一种劫后余生者对于“守护”
与“安宁”
最直接、最迫切的渴望,是一种精神上的救命索。
看着这一张张质朴而真诚的面孔,感受着那几乎要溢出来的炽热情感,煜霄和泠霜再次沉默了。
他们明白了,这早已越了简单的感恩图报。
这座庙宇,对于村民们而言,是划破漫长黑夜后看到的第一盏长明灯,是精神得以安顿的方舟。
最终,煜霄深吸一口气,与泠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以及一丝被这纯粹愿力所打动的动容。
“既然如此…”
煜霄缓缓开口,做出了最大的让步,“立庙可以,但需依我之言。
庙宇不必只供奉我二人。
可称为‘五谷丰登守护庙’,主要祈求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家园平安,百邪不侵。
庙中需立一碑,详尽记述此次灾劫之始末,强调我花林村百姓于危难中之团结、坚韧与不屈,最后方可略提及我二人相助之事,以为警示后人:居安思危,守望相助,方是守护家园之根本。
至于我二人…若实在要留痕,可请匠人将形象刻于碑侧或偏殿壁画之上即可,万万不可塑像置于主位受享,此为我二人底线。”
见他松口,村民们顿时喜出望外,至于具体形制细节,只要肯立庙,便已心满意足,无不应允。
于是,修建庙宇的大事立刻提上了日程。
地址经过慎重挑选,定在了村东头一处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向阳坡地上。
此地背靠青山,面朝清河与整个村落,寓意着守护神时刻俯瞰并庇佑着家园。
全村人再次被动员起来,这一次,是为了修建他们共同的精神寄托。
男人们自组织起来,上山挑选最坚实的木材、开采最规整的青石;女们们则负责起所有人的伙食,送水送饭,确保后勤;连孩子们也都兴奋地跑来跑去,帮忙传递些轻便的工具,捡拾碎石。
整个山坡上,洋溢着一股庄严而热烈的气氛。
煜霄和泠霜自然也闲不住。
煜霄运用神力,轻易便将那些需要数十人才能抬动的巨大基石、梁木精准安置到位,为庙宇打下了最牢固无比的地基;泠霜则以其凡的审美与精湛的技艺,负责庙宇的整体布局、结构设计与细节雕琢。
她摒弃了一切奢华繁复的风格,主张师法自然,庙宇形态古朴大气,力求与周围的山水林木和谐相融,浑然一体。
关于庙宇的名称,村民们最终还是采纳了煜霄的建议,主殿匾额上书“五谷丰登殿”
。
但在村民们的强烈恳求下,又在主殿旁,依着山势与一棵古老的松树,另建了一座稍小些、却更为精致的偏殿,并坚持命名为“守护阁”
。
历经一个多月的辛勤劳作,两座寄托着全村人希望与感恩的庙宇终于庄严落成。
主殿“五谷丰登殿”
内,供奉着土地神、山神以及五谷之神的神像,香案之上摆放着今年新收获的第一批粮食和瓜果,寓意着对富足、平安生活的永恒向往。
而偏殿“守护阁”
内,景象则尤为特殊。
这里没有供奉任何传统的神像,而是在正殿的青石墙壁上,由那位最好的老石匠亲自操刀,带领徒弟们,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精心雕刻了两幅大型图像。
一幅是煜霄,身姿挺拔,手持神火长枪,英姿勃,眉宇间凝聚着坚毅、威严与凛然正气;另一幅是泠霜,衣袂飘飘,宛如谪仙,纤手掐诀,神情清冷中蕴含着无尽的慈悲、智慧与温柔。
图像并非完全写实,更注重神韵的捕捉,突出的是他们的气质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