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魂灯将灭,死局难破
花林村的夜,静得可怕。
白日里因引魂玉显圣而重燃的希望,此刻正被一种更深沉、更粘稠的恐惧所吞噬。
那恐惧并非来自外界的妖魔,而是源于村内,源于每一个家庭那盏摇曳在床头、象征着生命之火的“魂灯”
。
村东头,李阿婆的家中,气氛凝重如铁。
李阿婆的孙子小宝,不过七岁年纪,前日里还在村口追逐蝴蝶,活蹦乱跳,可昨夜一睡下去,便再也没能醒来。
他呼吸微弱,面色青灰,小小的身体冰冷得像一块石头。
最令人心悸的是,他床头那盏用特制鱼油点燃的魂灯,火苗已经萎缩成了豆大一点,光芒惨淡,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彻底吞噬。
好的,我将为您扩写这段关于魂灯的神秘故事,保持原有的氛围和设定,同时增加更多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
以下是扩写后的内容:
---
暮色四合时分,李阿婆的茅草屋内弥漫着一股腐朽与绝望的气息。
那盏摆在榆木床头柜上的魂灯,灯芯浸在浑浊的鱼油里,火苗微弱得像是垂死之人的最后一口气。
灯焰不时出细微的“噼啪”
声,每一次轻微的爆响都让李阿婆布满皱纹的脸颊抽搐一下。
“小宝啊”
老人枯枝般的手指抚过孙子青灰色的面庞,触感如同摸到了深秋的寒霜。
七岁孩童本该红润的脸颊此刻凹陷下去,嘴唇泛着诡异的紫黑色,像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吮吸过生命。
他的睫毛在眼窝投下两片阴影,胸口几乎看不出起伏,只有凑近时才能听到一丝游若蚊蚋的呼吸声。
屋外传来沙沙的脚步声,是隔壁王婶踌躇着不敢进门。
李阿婆知道她在怕什么——怕沾染上这诡异的病症,怕自家床头那盏魂灯也会无缘无故地暗淡下去。
“阿婆”
王婶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带着刻意压低的颤抖,“赵家二小子他家那盏灯,昨晚子时灭了。”
李阿婆的手猛地一抖,差点打翻床头的魂灯。
三天前赵家二小子也是这样,睡下后再没醒来,如今灯灭人亡,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规矩。
她下意识地看向小宝的魂灯,那豆大的火苗忽然剧烈摇晃起来,仿佛有看不见的手在拨弄。
“不会的不会的”
李阿婆慌忙用身体挡住门窗缝隙里钻进来的风,哆嗦着从怀里掏出一个褪色的红布包。
布包里裹着一撮细软的胎,是小宝满月时剃下的。
老人颤抖着将胎凑到灯焰旁,看着丝在火焰边缘卷曲,散出一股奇特的焦香——这是村里流传的续命法子。
火苗似乎真的旺了几分,但转瞬又萎靡下去。
李阿婆浑浊的眼泪滴在床沿,在积年的木纹上洇开深色的痕迹。
她想起三天前的黄昏,小宝从河边回来时湿了半截裤腿,说是追蝴蝶时不小心踩进了浅滩。
那天夜里孩子就开始烧,嘴里嘟囔着“白衣服姐姐在梳头”
之类的胡话。
“阿婆,村长说”
王婶的声音更低了,像是怕惊动什么,“说要请出祠堂里的引魂玉了。”
李阿婆布满老年斑的手突然攥紧了被角。
引魂玉!
那是封存在祠堂最里间,用七道符咒镇着的古物。
她只小时候听祖父提起过,说是能招引游魂,但每用一次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屋外忽然刮起一阵怪风,吹得窗纸哗啦作响。
魂灯的火苗猛地一矮,几乎熄灭。
李阿婆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哀鸣,扑上去用双手拢住那微弱的火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