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肃立,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刻意放得轻缓,唯恐惊扰了龙椅之上那道孤高的身影。
卯时的晨光透过高窗,在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驱不散殿内那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丞相王德庸站在百官之首,眼观鼻,鼻观心,老僧入定一般。
他身侧,一名御史交换了一个眼色,随即手持象牙笏板,猛地出列,声音如洪钟般在空旷的大殿中炸响!
“臣,都察院监察御史刘桐,弹劾悬镜司临时指挥使徐恪!”
来了!
所有人的心都猛地一跳。
刘御史声色俱厉,条理清晰地罗列着徐恪的“罪状”:“其一,罔顾法纪!无确凿证据,便擅自调动缇骑,围困朝廷命官府邸,冲击民间商铺,视我大周律法如无物!”
“其二,滥用职权!以‘消防稽查’为名,于南城重地纵火滋事,致使民心惶惶,京畿不宁!此等酷吏行径,与乱党何异?”
“其三,藐视朝纲!至今托病不出,拒不接受都察院与大理寺之质询,其心可诛!”
他每说一条,便引来一片附和之声。话音刚落,文官集团中立刻又有十几人同时出列,如同排练好了一般,齐声奏道:
“臣附议!悬镜司酷吏横行,国将不国!”
“请陛下立刻将徐恪停职,交由三法司会审,以正国法,以安民心!”
声浪滔天,仿佛要将大殿的穹顶掀翻。
他们用“程序”、“法理”、“民心”编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彻底锁死了徐恪,不给龙椅上的女帝留下任何一丝偏袒的余地。
王德庸依旧沉默着,但那微微勾起的嘴角,却显示出他对此刻的局面满意至极。
女帝李青鸾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
她那双深不见底的凤眸淡淡地扫过殿下群情激奋的臣子,纤长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极有韵律的“哒、哒”声。
每一下,都像是敲在所有人的心脏上。
就在她即将开口表态,整个大殿的空气都紧绷到极限的瞬间――
“报!”
一声凄厉的嘶吼从殿外传来,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僵局。
一名殿前侍卫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启禀陛下!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承大人在殿外求见,声称有……有十万火急的军国大事,必须面陈圣上!”
满朝文武皆是一愣。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