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更重要的是,这条铁路的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西伯利亚干线。
根据林文的构想,一旦全线贯通,天朝军队便可从东西两翼同时出击,届时对俄国的军事压力将空前增强,攻势也将更加凌厉难挡!
此外,考虑到巴比伦地区地下蕴藏的丰富石油资源,在此铺设铁路不仅能强化天朝对该地的实际控制,也为日后长期统治与资源开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这条铁路本就势在必行,早修远胜于迟建。
一旦建成,未来天朝驻东欧的部队便可与北非殖民地的驻军实现联动。
若北非生战事,东欧的汉军可乘火车迅南下支援,保卫殖民地与苏伊士运河;若东欧爆冲突,北非也能持续输送物资北上增援。
如此一来,即便帝国本土一时无法调兵驰援,这两地仍能依靠彼此接应,稳住阵脚,扛住敌军初期猛攻,为后续援军到来争取宝贵时间!
1868年12月17日,天朝北非殖民地。
这一天,不仅对北非殖民地至关重要,对天朝乃至整个世界而言,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历经三年半的紧张施工,苏伊士运河比历史上提前十一个月正式通航!
然而,真正挖通这条运河的,并非昔日的高卢人,而是来自天朝的建设者!
作为北非殖民地总督,张之洞将运河竣工视为自己任期中最关键的政绩之一。
在通航典礼当天,他亲自赶赴现场,主持了剪彩仪式,神情庄重。
苏伊士运河的战略意义不可估量,堪称全球最核心的人工水道,其重要性远其他同类工程,哪怕是巴拿马运河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毕竟,巴拿马运河仅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影响范围局限于南北美洲两个大陆。
而这两片区域在人口规模和经贸总量上,远远不及欧亚大陆。
反观苏伊士运河,则打通了“世界岛”
——欧亚大陆的命脉。
这里聚集着全球七成以上的人口、八成以上的经济产出,以及过八成的货物流通与商业往来。
运河一旦启用,欧亚之间的海上航程将直接缩短逾万公里!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财富!
对当时的船只来说,这一万公里意味着至少一个月的航行;即便后世船舶技术提升,也仍需耗费半个月左右。
节省如此庞大的航行时间,不仅大幅削减燃料开支,更关键的是,在军事调度上的战略优势难以估量。
可以预见,随着天朝成功开凿这条运河,他们对欧洲事务的话语权必将急剧上升。
在过去,从天朝本土驶往欧洲,至少需要三个月航程;如今,仅需一个半月便可抵达。
再加上北非殖民地作为中转枢纽,舰队和部队可先部署至此,再经由地中海直插欧洲腹地。
而从北非出到南欧各国,航程已不足七日。
因此,运河通航的消息一出,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尤其是地中海沿岸诸国,无不感到惊惧不安。
当全世界的目光还聚焦于西欧战场上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厮杀时,天朝已悄然完成了一项震惊世界的壮举,一举扭转了地缘格局。
这项举动,无疑给欧洲国家、特别是地中海周边政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压力。
意呆利原本心存幻想,在完成国内统一后,便把目光投向北非,企图在此建立第一块海外属地。
岂料,他们原本打算下手的对象——土鸡,竟抢先一步将整片北非殖民地转让给了天朝,使得意呆利多年的谋划化为泡影。
面对衰落中的土鸡,他们尚有底气一战;毕竟对方积弱已久,实力空虚,意呆利自认能够取胜。
但面对天朝,他们却毫无信心。
要知道,这些年来天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