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破译成果很快转化为实际的战术优势。
基于他提供的精准情报,陈征决定对一支日军运输队实施伏击。
作战会议上,常详细汇报了情报内容:“日军第18运输中队将于明日上午十时左右经过黑狼峪,护送兵力约六十人,配备两挺轻机枪。
运输队载有药品、电池、医疗器械,还有可能有一些通讯设备。”
参谋长提出疑问:“黑狼峪地势险要,日军通常会加强警戒,这次为什么只派这么少的护卫兵力?”
常推了推眼镜:“根据破译的电文,日军认为该区域已被‘肃清’,且这批物资要得急,所以冒险轻装简从。”
陈征盯着地图上的黑狼峪,沉思片刻:“这是个好机会。
但我们要做到战决,半小时内结束战斗,否则周边据点的援军就会赶到。”
作战计划迅制定。
基于精准的情报,伏击部署异常精确:机枪手埋伏在制高点,专门压制日军机枪;突击队埋伏在弯道处,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狙击手重点瞄准军官和机枪手。
“最重要的是截断头尾,让日军尾不能相顾。”
陈征指示,“赵铁鹰,利刃小队负责打头;特务连负责截尾;主力连队从中切断。
动作要快,要狠!”
赵铁鹰立正领命:“保证完成任务!”
部队连夜开赴黑狼峪。
尽管战士们依然虚弱,但得知有精准情报支持,士气格外高昂。
“常科长这回可立大功了,”
行军途中,小陈兴奋地对赵铁鹰说,“连鬼子有多少人、带什么武器都一清二楚,这仗好打多了!”
赵铁鹰却提醒道:“情报再准,仗还是要靠我们一枪一弹打。
不能轻敌!”
到达伏击点后,各部按计划进入阵地。
利刃小队埋伏在队伍最前端,任务是第一时间消灭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
黎明时分,一切准备就绪。
战士们隐藏在岩石和灌木后,枪口指向山路,静静等待猎物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九点五十分,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
“准备!”
命令通过手势悄无声息地传递。
十点整,日军运输队准时出现在视野中。
打头的是三辆摩托车,后面跟着五辆卡车,最后又是两辆摩托车压阵。
与情报完全一致。
赵铁鹰通过望远镜仔细观察,很快找到了目标:一名日军中尉坐在第一辆卡车的副驾驶座上,正打着哈欠;两挺轻机枪分别架在第二和第四辆卡车上。
他向狙击手做了个手势,示意优先消灭军官和机枪手。
运输队毫无戒备地进入伏击圈。
当第一辆卡车驶入弯道时,赵铁鹰果断开枪——这是攻击信号!
枪声一响,狙击手同时开火。
日军中尉应声倒地,两名机枪手也几乎在同一时刻被击毙。
“打!”
各部按计划起攻击。
利刃小队集中火力打击前部车辆,特务连截住后路,主力连队则从中切断日军队伍。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完全按照预案进行。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精准打击打懵了。
军官第一时间被击毙,机枪手还没来得及开火就丧命,队伍被截成数段,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小陈带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抢夺物资。
他们迅接近卡车,用刺刀撬开车篷,果然现了大量药品和电池。
“队长!
都是好东西!”
小陈兴奋地喊道,“还有两台完好电台!”
赵铁鹰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回应:“快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