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安全!”
战斗进行得异常顺利。
由于情报准确,部署得当,八路军以极小代价就控制了局面。
大部分日军在最初几分钟内就被消灭,少数负隅顽抗的也被迅清除。
二十五分钟后,战斗基本结束。
战士们开始快搬运物资。
“队长,现一个活口!”
孙猛押着一个受伤的日军士兵过来,“看样子是个报务员。”
赵铁鹰立即命令:“带回去!
常科长肯定感兴趣。”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枪声——日军援军到了!
“按计划撤退!”
赵铁鹰果断下令,“能搬多少搬多少,搬不走的烧掉!”
战士们背着、扛着物资,迅向预定路线撤退。
最后撤离的战士点燃了剩余车辆,冲天的火光和浓烟阻碍了追兵的视线。
一小时后,部队安全返回根据地。
清点战果:击毙日军五十八人,俘获一人;缴获药品二十余箱、电池三十多组、医疗器械两套、电台两台以及其他物资若干;己方仅轻伤三人。
“打得太漂亮了!”
陈征亲自迎接凯旋的部队,“这是我们近年来代价最小、战果最大的一仗!”
庆功会上,常成了英雄。
战士们轮流向他敬酒:“常科长,你这情报太准了!
简直像在现场指挥似的!”
常谦虚地摆手:“都是大家的功劳。
没有前线同志英勇作战,再好的情报也是白纸一张。”
被俘的日军报务员经过审讯,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他证实八路军破译的情报完全准确,并表示日军高层已经开始怀疑有内鬼,完全没想到是密码被破译。
“你们八路军怎么可能”
俘虏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
常通过审讯还得知,日军因为这次损失,将更换通讯密码和频率。
他立即着手研究新的破译方法。
这次精准伏击的影响远不止于战术层面。
缴获的药品及时救治了许多伤病员,电池保证了通讯畅通,电台增强了通讯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大家看到,八路军不仅能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生存,还能主动出击,以极小代价取得重大战果。
“看来小鬼子也没什么可怕的!”
战士们信心倍增,“咱们有常科长这样的‘千里眼’,鬼子往哪儿跑都知道!”
群众中也传开了:“八路军有了能人,能掐会算,鬼子要倒霉了!”
基于这次成功经验,陈征指示各部队要更加重视情报工作,配合常的通讯科开展行动。
常则更加忙碌了。
他不仅要破译电文,还要培训新人,建立更完善的情报分析和传递体系。
一天深夜,赵铁鹰找到仍在工作的常:“老常,歇会儿吧。
你看你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
常摘下眼镜揉揉眼:“就差一点了。
鬼子换了新密码,我得尽快摸清规律。”
赵铁鹰递过一个烤红薯:“趁热吃。
这是老乡特意送来的,说是给‘能掐会算的常科长’补补脑子。”
常感动地接过红薯:“群众太好了我们更得努力工作,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两人坐在电台旁,边吃红薯边聊。
“说真的,老常,”
赵铁鹰语气认真,“你们的工作太重要了。
以前我们打仗像瞎子摸象,现在有了你们,眼睛亮了,耳朵灵了,打起来顺手多了!”
常叹口气:“可惜高队长没能看到这一天他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