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继续深入观察,现更多迹象:
·日军据点之间的联络频率明显降低;
·空中支援和炮火掩护越来越少;
·小股日军不再敢随意离开据点活动;
·甚至出现了日军士兵用弹药与当地百姓交换粮食的个别现象。
“鬼子也是人,挨打会痛,挨饿会慌。”
赵铁鹰在小队会议上分析,“几个月的扫荡,他们损失不小。
加上外线部队不断打击他们的补给线,鬼子现在是强弩之末了。”
然而,多年的战斗经验让赵铁鹰保持谨慎:“但强弩之末照样能杀人。
越是这种时候,鬼子越可能狗急跳墙。”
他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
一次,利刃小队过于接近一个日军据点,遭到异常凶猛的反击。
日军似乎把最后的精神都集中在了防御据点这一件事上。
“看来鬼子打不动进攻战了,但守窝还是拼命的。”
孙猛在撤退后评论道。
赵铁鹰点头:“困兽犹斗。
接下来可能是最危险的阶段——鬼子为了保住现有成果,会更加疯狂地固守要点。”
尽管如此,大势已渐明朗。
随着时间进入四月,日军在整个区域的攻势明显减弱,开始大规模收缩兵力,固守主要交通线和城镇。
广大的乡村和山区重新回到八路军和民兵的控制下。
一天,利刃小队甚至大胆地潜入一个刚被日军放弃的前沿据点。
在那里,他们现了更多日军疲惫的证据:大量丢弃的破损装备、简陋的墓地、墙上潦草的日文标语写着“我想回家”
“队长,看来曙光真的要来了。”
小陈兴奋地说。
赵铁鹰望着远处日军主要据点方向,目光深邃:“是啊,最黑暗的时候似乎过去了。
但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最冷最黑,我们不能松懈。”
当晚,他通过电台向陈征汇报:“日军显疲态,收缩固守,但抵抗仍顽强。
建议外线加强压力,内线伺机反击。
利刃小队将继续监视敌军动向。”
陈征的回电简短有力:“知。
保持压力,勿给敌喘息之机。
转折已现,坚持就是胜利。”
赵铁鹰收起电台,望向东方微亮的天际。
持续数月的残酷扫荡似乎终于到了转折点,但他知道,最终的胜利还需要更多的牺牲和坚持。
山本特工队的阴影依然笼罩,日军的獠牙尚未完全拔除。
然而,希望的光芒已经穿透层层阴霾,照亮了这条艰难的抗争之路。
春天的山花在战火摧残过的土地上顽强绽放,一如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经历了最严酷的寒冬后,依然坚持着,生长着,等待着最终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