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部隐蔽在一片茂密的桦树林中,伪装网下的电台天线微微颤动。
陈征站在临时指挥所里,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一片被红笔圈出的区域。
“消息确认了吗?”
他头也不回地问身后的参谋。
“确认了,师长。”
参谋递上一叠电文,“三支侦察分队都回报相同情况:鬼子正在收缩兵力,放弃前沿据点,向主要交通线集结。”
陈征接过电文,快浏览。
这些来自不同方向的报告都指向同一个事实:日军持续数月的扫荡攻势正在瓦解。
部队疲惫,补给困难,伤亡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曾经气势汹汹的“铁壁合围”
已经千疮百孔。
最令人振奋的是常破译的日军密电。
电文显示,日军高层已下令各部“转入守势,确保交通线与重要城镇安全”
。
这是数月来第一次明确捕捉到日军战略转变的信号。
“时机到了。”
陈征轻声说,眼中闪烁着数月未见的锐利光芒。
他大步走到电台前:“给我接外线各团。”
电台兵迅调整频率,很快,外线各团团长的声音陆续通过电波传来。
他们的声音都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压抑不住的兴奋——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战场态势的变化。
“老陈,小鬼子撑不住了!”
一团团长张大嗓门最大,“我的侦察兵说,鬼子连尸体都来不及收拾就往回跑!”
二团长李振则较为谨慎:“师长,鬼子收缩不假,但咬人的狗不叫,得当心反扑。”
三团长王虎直接请战:“给我一个团,我能撕开鬼子的防线!”
陈征冷静地听着各团汇报,心中逐渐形成一个大胆的计划。
“各部队注意,”
他的声音通过电波传向外线所有单位,“即日起,停止分散游击,向根据地边缘集结。
一团向黑山隘方向运动,二团向白沙集,三团向青龙桥。
保持无线电静默,四十八小时内到位。”
电波那头传来一阵压抑的欢呼和坚定的“保证完成任务”
。
结束与外线的通讯后,陈征沉思片刻,转向报务员:“给内线报,呼叫‘利刃’。”
几分钟后,赵铁鹰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伴随着轻微的静电干扰。
内线的信号总是那么不稳定,但每个字都清晰无比。
“利刃收到,请讲。”
陈征直接下达命令:“日军攻势已疲,正在收缩。
你部立即集中内线所有武装力量,袭击日军撤退的殿后部队和孤立据点。
记住,以袭扰为主,消耗敌军,配合外线主力行动。”
“明白。”
赵铁鹰的回答简洁有力,“我们已现多处可打击目标,正待时机。”
“很好。”
陈征语气严肃,“铁鹰同志,这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
你们在内线坚持了这么久,付出了巨大牺牲,现在轮到我们反击了。
但切记,不可冒进,鬼子还有咬人的力气。”
“请师长放心,利刃明白分寸。”
结束通讯后,陈征走出指挥所,望向远方层层叠叠的山峦。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巅,仿佛为群山镀上一层金边。
参谋长走过来,递上一杯热水:“师长,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陈征接过杯子,感受着那一点稀薄的暖意:“是啊,等了太久,付出了太多。”
他想起了这数月来的艰苦卓绝:部队化整为零,群众忍饥挨饿,无数战友永远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