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开始。
鬼子不会甘心失败,未来的战斗只会更残酷。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着眼于未来,打造一支真正现代化的铁军!”
他提出了几条具体的构想:
第一,有意识地培养参谋人才。
“我们不能总靠我们几个老家伙拍脑袋。
要建立正规的参谋培养机制,从有文化的基层军官和那些投奔我们的知识青年中,选拔苗子,系统学习军事理论、地图作业、战役策划。
要建立起一个能够高效运转、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持的‘大脑’。”
王树声对此深表赞同:“师长所言极是。
一套成熟的参谋体系,是实施大兵团作战的神经中枢。
我立刻着手制定培养计划和参谋作业规范。”
第二,完善指挥和通讯体系。
“常那边的工作要继续加强。
不仅要保证师团之间的通讯畅通,还要想办法将通讯网络延伸到营、甚至重要的连一级。
要研究更保密、更高效的密码。
未来的指挥,必须更加灵敏、高效。”
第三,思考机械化和技术兵种的建设。
“这次鬼子的坦克给我们提了个醒。
我们不能总靠战士的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
‘太行’兵工厂要加紧对反坦克武器、以及可能的重武器的研究和仿制。
同时,我们要开始留意和培养汽车驾驶员、机械修理等方面的人才。
哪怕现在条件不具备,也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储备。
还有,高胜寒的特种作战,证明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要支持他继续探索和扩编。”
李云龙政委从政治角度补充道:“这些想法都很好,但关键还是人。
我们要在部队里大兴学习之风,不仅要学政治,也要学文化,学技术。
让我们的战士,不仅是勇敢的士兵,更是有头脑、有技能的现代军人。”
“说得对!”
陈征重重地点了点头,“未来的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打的是人才储备。
我们这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队伍,必须完成向现代化正规军的彻底转型!”
站在辽源的城墙上,陈征的目光已经越了眼前的城池和硝烟,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他看到了更高技术、更大规模、更成体系的战争图景,也看到了人民军队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主角的战略眼光,在这一刻完成了又一次关键的升华。
他所思考的,不再仅仅是如何打赢下一场战斗,而是如何锻造出一支能够赢得未来、赢得胜利的强大军队。
这支军队,将不仅依靠传统的英勇与顽强,更将依靠科学的头脑、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体系,去迎接任何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