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南京的梧桐树叶刚开始泛黄。
林文澜的专列缓缓驶入下关车站,月台上早已等候着军政部的接待人员。
与两个月前相比,这次迎接的规格明显降低,只有一名中校参谋带队。
"
林司令,一路辛苦。
"
中校敬礼的姿态带着明显的敷衍,"
何部长正在部里等候。
"
林文澜不动声色地回礼,目光扫过月台角落。
几个便衣人员正在暗中观察,其中一人手中的相机快门轻轻响动。
车队穿过南京市区,街道上熙熙攘攘,与东北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
林文澜注意到,沿街商铺货品充足,市民衣着光鲜,仿佛战争从未生过。
军政部大楼前,卫兵的检查格外严格。
林文澜的配枪被要求暂时保管,随行人员也只能在接待室等候。
"
文澜兄,别来无恙。
"
何应钦在办公室门口迎接,笑容中带着几分疏离。
"
部长。
"
林文澜敬礼后坦然入内,"
东北秋收已毕,特来述职。
"
何应钦示意秘书倒茶,慢条斯理地说:"
述职不着急。
文澜啊,最近听到不少关于你的议论,说你太过强势了。
"
林文澜端起茶杯,嗅着龙井的清香:"
文澜愚钝,请部长明示。
"
"
张副院长的事,你处理得太急躁了。
"
何应钦叹气,"
还有粮食调配,军队口粮减半这些决定都应该先请示中央。
"
"
当时情况紧急"
"
再紧急也要讲程序!
"
何应钦突然提高声调,"
现在有人说你林文澜在东北搞独立王国,你让我怎么替你说话?"
办公室陷入沉默。
窗外传来卫兵换岗的口令声,整齐划一。
林文澜放下茶杯,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
部长,这是东北今年粮食产量的详细报告。
如果不采取那些措施,现在至少会有五十万人挨饿。
"
何应钦扫了一眼报告,语气稍缓:"
你的苦心我明白。
但是文澜,做事要讲究方法。
这样吧,晚上我设宴为你接风,也请了几位同僚,大家把话说开。
"
晚宴设在中央饭店宴会厅。
到场的不只有军政要员,还有几位银行家和实业界人士。
林文澜注意到,张副院长的座位被特意安排在他对面。
"
文澜兄,久仰大名。
"
一位胖硕的银行家举杯敬酒,"
听说东北现在商机无限啊。
"
林文澜浅尝辄止:"
战后重建,百废待兴。
"
"
正是!
"
银行家眼睛亮,"
我们银团有意投资东北矿业,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时张副院长突然插话:"
李经理有所不知,林将军对商人可是警惕得很啊。
"
宴会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林文澜平静回应:"
文澜欢迎所有合法经营,但对国难财的行为绝不姑息。
"
"
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