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公里。
"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朱可夫换了语气:"
林将军,我们不必玩这种游戏。
莫斯科希望和平解决边境问题。
"
"
这正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
"
那么,我建议举行一次高级别会谈。
"
这个提议出乎林文澜的意料。
他沉吟片刻:"
时间?地点?"
"
七月十五日,在满洲里。
我方将由远东军区副司令员亲自出席。
"
挂断电话后,林文澜陷入沉思。
周志宏忍不住问:"
司令,会不会是陷阱?"
"
有可能。
"
林文澜走到地图前,"
但这也是个机会。
通知下去,做好两手准备。
"
七月十二日,林文澜动身前往满洲里。
为确保安全,他带了两个警卫连,路线也严格保密。
但车队刚出哈尔滨,就生了意外。
在通过一座桥梁时,前方突然传来爆炸声。
桥梁没有完全坍塌,但已经无法通行。
"
工兵,检查桥梁!
"
警卫连长立即下令,"
其他人警戒!
"
林文澜走下吉普车,仔细观察着爆炸现场。
爆破点选择得很专业,既破坏了桥梁,又没有造成完全坍塌。
"
司令,是专业手法。
"
工兵排长报告,"
用的可能是苏制炸药。
"
这时,杨文涛从后面赶来:"
司令,刚截获的电报。
有人向苏军透露了我们的行程。
"
林文澜面色凝重:"
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参加这次会谈。
"
车队不得不绕道而行。
原本一天的路程,现在至少要两天。
更糟糕的是,新的路线要经过一段荒凉的山路,极易遭遇伏击。
当晚,车队在一个小村庄过夜。
林文澜住在村长的土坯房里,油灯如豆,映照着墙上斑驳的土痕。
"
司令,要不要取消会谈?"
周志宏再次劝道,"
太危险了。
"
"
越是危险,越要去。
"
林文澜擦拭着手枪,"
如果我们退缩,正好中了某些人的圈套。
"
深夜,林文澜被轻微的响动惊醒。
他悄悄起身,从窗户缝隙向外望去。
月光下,几个黑影正在向村子靠近。
"
有情况。
"
他低声唤醒警卫。
接下来的战斗短暂而激烈。
袭击者显然都是老手,但在警卫连的顽强抵抗下,他们很快被击退。
在清理战场时,现了一名重伤的袭击者。
"
是白俄。
"
军医检查后说,"
但装备是苏制的。
"
重伤员在弥留之际吐露了一个消息:他们的任务是活捉林文澜,制造"
意外事故"
的假象。
"
果然如此。
"
林文澜面色冷峻,"
继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