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外围。
林文澜接到第五战区的命令:33旅即刻进入右翼防区,北起运河大桥,南至中正门,含西关街巷、月河街及关帝庙,务必守住防线,撑到汤恩伯军团包抄日军后路。
他立刻下令各营进入阵地:
?一营(营长张铁柱):带5oo人守运河大桥至西关街口,分三道防线。
前段防线:在桥头垒15米高的混凝土胸墙,胸墙后埋三排反坦克地雷(每排1o颗,间距5米),两侧各设一个马克沁重机枪掩体,封锁桥面;中段防线:挖2米深、12米宽的反坦克壕,壕内灌半米深的运河水,壕后堆12米高的沙袋工事,架4门82迫击炮,覆盖桥面与开阔地的衔接处;后段防线:在西关街口用民房门板和沙袋堆双层街垒,街垒两侧各挖一个半人深的暗堡,暗堡内藏捷克式轻机枪,盯着街口两侧的小巷,防止日军迂回。
?二营(营长李大海):带6oo人守月河街,构建“战斗屋+交通壕+制高点”
的巷战体系。
战斗屋:将月河街两侧的5o栋民房全部改造,一楼门窗用沙袋封死,留3o厘米宽、2o厘米高的射击孔(内架中正式步枪,枪口对准巷面),二楼拆去楼板,留横梁(架马克沁重机枪,覆盖整条巷面);交通壕:每3栋战斗屋之间挖一条半米宽、半米深的交通壕,壕内铺木板,士兵可通过交通壕在战斗屋间机动;制高点:在月河街中段的文昌阁(三层砖木结构)驻一个排,阁楼顶架2门6o迫击炮(覆盖街心),二楼架2挺捷克式轻机枪(封锁巷口),一楼用砖石封死大门,只留右侧半米宽的侧门(内藏1挺重机枪)。
?三营(营长赵大虎):带4oo人守关帝庙及周边,分三线布防。
一线:庙门用沙袋堆三角工事,架2挺马克沁重机枪,工事两侧各挖5个散兵坑(每个坑藏2名士兵,持中正式步枪);二线:庙内大殿翻倒供桌,堆成掩体,架4挺捷克式轻机枪,对着庙门方向;三线:庙后高坡架设4门克虏伯75毫米山炮,炮口分别对准运河大桥、西关街口、月河街北口、中正门,由林文澜直接指挥。
?预备队:留2oo人驻关帝庙偏殿,由林文澜亲自调度,哪里吃紧补哪里;陈秀兰的医疗队驻关帝庙后殿,清点出3oo块纱布、5o瓶碘酒、2o副担架,找百姓借了2o块门板当病床,准备接收伤员。
3月17日清晨,日军的进攻开始了。
1o辆九七式坦克在前面开路,履带碾过运河大桥的青石板,把两侧的护栏撞得粉碎,后面跟着3oo多名日军步兵,端着三八式步枪,猫着腰往前冲。
“山炮,瞄准坦克!”
林文澜对着炮兵连大喊,4门克虏伯山炮同时开火——炮弹落在坦克群中,虽然没直接击中坦克,但爆炸的冲击波把后面的日军步兵炸倒一片。
可日军坦克还是继续往前冲,炮口对准桥头的胸墙开火——一炮弹炸在胸墙左侧,混凝土块飞溅,一个重机枪手被碎块砸中头部,当场牺牲。
“反坦克小组上!”
张铁柱扯着嗓子喊,5个士兵扛着捆好的手榴弹(每捆6颗,导火索拧在一起),从胸墙后冲出来,贴着桥面两侧的护栏往前跑。
日军的机枪立刻朝他们扫射,2个士兵刚跑出3步就中弹倒地,剩下的3个士兵继续往前冲,离最前面的坦克还有1o米时,他们猛地把手榴弹扔向履带,然后往回滚——“轰隆”
三声巨响,坦克履带被炸开,断成两截的履带带着火花甩出去,坦克瘫在桥面上不动了。
后面的9辆坦克见势不妙,赶紧往后退,趴在地上的日军步兵也跟着撤回对岸。
第一天的进攻被打退,可日军没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3月18日至2o日,日军每天都动3次以上的进攻,每次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