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爆炸是我们的人制造的,趁乱获取了码头货物样本。
初步检测,是炸药和无线电设备。
"
"
果然"
林文澜沉吟道,"
他们在准备什么大动作。
"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被软禁的赵家骧要求见面。
在地下室的特别囚室里,赵家骧显得苍老了许多。
见到林文澜,他苦笑道:
"
司令,我知道自己罪该万死。
但在死之前,有件事必须告诉您。
"
"
说。
"
"
渔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
他们要在五月一日制造一场大混乱,然后嫁祸给您。
"
"
具体计划?"
"
我不知道。
"
赵家骧摇头,"
我的级别只能接触到外围信息。
但我知道,他们在大直街有一个秘密据点。
"
林文澜盯着他看了片刻,突然问:"
为什么现在才说?"
"
因为"
赵家骧的声音哽咽了,"
我收到消息,我的家人已经都不在了。
"
房间里一片寂静。
林文澜转身对守卫说:"
给他换个条件好点的房间。
"
从地下室出来,林文澜立即下令搜查大直街。
同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彼得罗夫共同视察江北治安。
这个提议让苏军措手不及。
答应吧,等于承认江北治安存在问题;不答应吧,又显得心里有鬼。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彼得罗夫勉强同意,但要求视察路线由苏军制定。
"
可以。
"
林文澜爽快答应,"
不过我要带记者同行。
"
四月十五日,中苏联合视察团渡过松花江。
苏军显然做了充分准备,所到之处都是精心安排的"
太平景象"
。
但细心的记者还是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很多商铺大门紧闭,街上行人神色惶恐。
在视察一个村庄时,林文澜突然改变预定路线,拐进一条小巷。
彼得罗夫想要阻拦已经来不及了。
巷子深处,几个工人正在往马车上装载木箱。
见到军队,他们丢下货物四散奔逃。
"
打开。
"
林文澜命令。
箱子里全是武器弹药,最下面是几面做工粗糙的青天白日旗。
随行记者立即拍照。
彼得罗夫脸色惨白:"
这是栽赃!
"
"
是不是栽赃,查过就知道。
"
林文澜冷静地说,"
我建议成立联合调查组,彻底查清此事。
"
当晚,哈尔滨各大报纸都刊登了"
江北惊现假冒国军"
的消息。
舆论哗然,市民纷纷要求彻查。
压力之下,彼得罗夫不得不同意联合调查。
但调查刚开始就遇到重重阻力:关键证人"
意外"
死亡,物证"
不翼而飞"
,调查组驻地甚至生火灾。
"
他们狗急跳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