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卡车碾过芜湖郊外的石子路时,林文澜正攥着李上校送的《现代陆军指挥手册》,指尖在“防御体系构建”
那一页反复摩挲。
车窗外的景象渐渐熟悉——江南的稻田虽已入秋,却仍带着几分绿意,田埂旁的稻草人披着褪色的军装,像极了前线站岗的士兵。
他忽然想起出前陈秀兰递来的陶罐,咸菜的咸香似乎还留在舌尖,心里的牵挂终于落了地。
“旅长,前面就是33旅的哨卡了!”
司机是重庆特训营派来的老兵,指着前方路口的岗亭喊道。
林文澜抬头,只见两个士兵握着步枪站在路障后,军帽上的帽徽在阳光下闪闪亮,岗亭旁的木牌上用红漆写着“33旅防区,闲人免进”
,正是他临走前特意让人立的。
卡车刚停稳,哨卡后的士兵就认出了他,其中一个年轻士兵激动地朝营地方向大喊:“旅长回来了!
林旅长回来了!”
声音刚落,营地门口就涌来一群人,赵大虎穿着沾满尘土的军装,快步走在最前面,老远就伸出手:“旅长,你可算回来了!
这三个月,弟兄们都盼着你呢!”
林文澜握住赵大虎的手,只觉得对方的掌心粗糙又有力——这双手曾和他一起握过刺刀、扛过机枪,是过命的交情。
“大虎,防线没出什么事吧?”
他一边往营地走,一边急着问。
赵大虎挠了挠头,笑着说:“放心,有我在,小鬼子没敢来硬的!
就是松井联队换了个指挥官,叫佐藤大佐,最近总派侦察兵在咱们防线外晃悠,像是在打什么主意。”
话音刚落,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从旁边传来,陈秀兰提着药箱走过来,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林少将,您回来了。
这是咱们医疗队新熬的草药,治风寒的,您路上颠了这么久,喝点暖暖身子。”
她递过来一个粗瓷碗,碗里的草药冒着热气,药香里混着几分甘草的甜味。
林文澜接过碗,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一直传到心口,他看着陈秀兰眼角的细纹——这三个月,她怕是也没少操心伤员的事。
回到旅部营帐,林文澜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核心军官开会。
营帐里的作战地图比他走时更新了不少,红笔标注的日军阵地多了三个,蓝笔圈出的防御要点也增加了两处。
李大海站在地图旁,手里拿着铅笔,见林文澜进来,立刻汇报:“旅长,佐藤接手松井联队后,在芜湖东北的茨港增了一个炮兵阵地,还调来了两辆九七式坦克,看样子是想跟咱们硬碰硬。”
林文澜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茨港的位置:“茨港离咱们马鞍山主阵地只有十五公里,炮兵能直接打到咱们的战壕,必须想办法解决。”
他顿了顿,想起特训班学的“装甲部队协同防御”
,继续说,“我在重庆学过德军的反坦克战术,咱们可以在马鞍山前的开阔地挖三道反坦克壕,第一道灌满水,第二道埋地雷,第三道设鹿砦,再在壕沟两侧修侧射火力点,用重机枪和迫击炮交叉掩护——这样就算日军坦克冲过来,也得陷在这儿。”
赵大虎皱了皱眉:“旅长,挖三道壕沟得不少人手,咱们现在除了防守的士兵,能抽调的人不多啊。”
林文澜早有打算,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和地方乡绅协商的结果:“我已经让文书联系了芜湖周边的百姓,他们愿意来帮忙——之前咱们把缴获的粮食分给他们,现在正是军民一心的时候。
另外,师部调过来的那个团,让他们负责茨港方向的侦察,摸清日军炮兵的部署规律。”
接下来的半个月,芜湖防线热闹了起来。
百姓们推着独轮车、扛着锄头来挖壕沟,老人和孩子帮忙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