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分真几分假。
石耳品着茶,悠悠开口说话。
“就如同这件青铜盘。”
“正儿八经的东周时期老青铜料。”
“采用失蜡法铸造,刻上铭文,埋在地下几十年,反复用刷锅水浇地,才出来这么一件玩意。”
“唉~”
“这年头,有钱的都跑了,想找个洋人,鬼子糊弄,都找不到地。”
“外加上哥哥我的名声,生意甭提有多难做。”
在鉴定古董文玩这块,和尚开始装起大尾巴狼。
他端着茶杯,轻轻一笑。
“您没渠道,不代表兄弟我也没人。”
“实话跟您说,兄弟不会跟您一样,拿着这些物件蒙市。”
“东西交给我,您擎等着收钱~”
石耳有些顾忌,他皱着眉头看向和尚。
“我怎么知道您每件东西卖多少钱?”
和尚明白对方的意思,他是怕自己做假账,少分钱。
他看向眉头微皱的石耳回道。
“按件卖也成,不过得按工艺品的价格。”
闻言此话的石耳,摸着下巴想心事。
和尚也不催促,给足他思考的时间。
他饶有兴趣打开桌上的包裹,查看青铜盘。
青铜盘直径约一尺,深腹平底,双耳用两个龙首衔环。
盘心铸浮雕人面,双目圆睁,鼻梁高挺,嘴角微扬,额间阴刻云雷纹,似在凝视虚空。
人面两侧各蟠绕一龙,龙身鳞甲分明,龙爪紧抓盘沿,龙尾上卷如钩,龙首与人面耳际相接,形成“人龙共尊”的图腾。
和尚对着手里的物件,又是闻,又用粘着口水的大拇指,在盘上揉搓。
以他目前的水平看,还真没发现盘子有问题。
一股天然铜锈味,用他师父的话说,是土坑熟料。
想完心事的石耳,侧头看着研究青铜盘的和尚。
“像这种青铜器,您要用什么价格收?”
和尚头也不抬直接反问。
“您想以什么价格卖?”
石耳若有所思的回道。
“光做这件青铜盘的原材料,我那合伙人的爷爷,就用了几年。”
“又埋在地下几十年的时间。”
“再加上以假乱真的工艺,只要您能蒙出去,立马做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和尚没有接茬,他低着头抱着青铜盘研究。
石耳瞧着对方不接茬,也不吹捧青铜盘,直接开价。
“三百大洋,东西您留下。”
“以后哥哥带来的物件,咱们按件,按成份卖。”
和尚双手捧着青铜盘,研究上面的铭文。
“一百五,卖就卖,不卖您换个地接着蒙市。”
闻言此话的石耳,皱着眉头讨价还价。
“两百六~”
和尚把手里的青铜器,翻个面,接着回道。
“一百二,这年头两间房也不过这个价。”
石耳咬着牙,注视着研究青铜盘的和尚。
“最后一口价,一百五~”
和尚听到这个价格,面带微笑,抬头看向石耳。
“成交~”
价钱谈拢的和尚,放下手中青铜盘,站起身做出有请的手势。
“兄弟给您拿钱~”
石耳差了半个身位,跟在和尚身边走向估衣铺。
和尚问他大舅哥要了一百五块大洋,站在院子里看向对方。
“有好东西,尽管往我这送。”
“兄弟不问来历,不问出处,价格合适就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