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把人送走后,和尚坐在堂八仙桌边,开始研究怎么卖这类物件。
家里回收捡漏的古玩多的很,绝大部分物件,都摆在旧货铺里售卖。
因此,铺子里吸引不少达官贵人,古董收藏家,敲边鼓,掮客客,古董铺掌柜的青睐。
和尚打算把这类物品,夹杂在古董里以十比一的份额售卖,而且还挑明了卖。
像这个青铜盘,如果是老的,光十二个铭文都可以售卖两千四百块大洋。
但是他打算把这个青铜盘,只卖一千大洋。
他就是抓那些爱捡漏,爱贪便宜人,别有用心人的心理。
而且卖的时候直接挑明,说东西有争议。
多位古玩鉴赏大家,有人说老,有人说新,按照争议价卖,一概售出概不退换,而且明文规定写在单据上。
五千市场价的青铜器只卖一千,那些贪心的主,看到以假乱真的古董,他们搏一搏心态也会买。
别有用心的人,更是不用多说。
有了打算的和尚,刚站起身,乌小妹带着半吊子,跟乌老三回到院子里。
跟在乌小妹屁股后面的两个半大小子,手里提着两个箩筐。
箩筐里面杂七杂八的物件,看的人眼花缭乱。
进门的乌小妹,在和尚疑惑的眼神中开口。
“这些物件,我估摸着九成都是老物件。”
“等我把这些物件,编好码,订好价格,就可以摆到铺子里卖。”
乌小妹的鉴定古董水平,现在是直线上升,不比一些收藏家的眼光差。
乌小妹在家闲着没事干,整天跟淘宝一样,在仓库里转,研究各种物件。
家里老古董多的是,再加上金老爷送的鉴定古董的书籍,她在拿着实物对照,鉴定水平,几天一个样。
毕竟真东西见多了,假的一眼能瞧的出。
和尚走到乌老三面前,从地上的箩筐里,拿出一个瓷胭脂盒在手里把玩。
“行,你慢慢弄。”
和尚蹲在两个箩筐边,研究里面的物件。
乌小妹坐在八仙桌客位上,看着桌面上的盖杯。
“家里来客了?”
站在一边的两个半大小子,看到和尚摆手,立马出去忙自己的事。
乌小妹,拿起桌上的青铜盘,一脸凝重的表情开始鉴定。
夫妻俩,一个蹲在地上箩筐边,研究各种杂玩古董。
一个坐在八仙桌边,研究双龙纹人面青铜盘。
乌小妹边研究边开口说话。
“哪弄来这么好的物件?”
“东周时期熟坑龙纹青铜盘。”
和尚听到自己媳妇的话,就知道她打眼睛了。
他也不回话,就让媳妇在那研究。
和尚虽然不懂古董鉴定,但是他见多识广,江湖上的套路见多了,更懂人心。
所以一般的把戏甭想骗过他。
反观乌小妹,虽然有一定的鉴定水平,但是没有半分江湖经验。
有种古董做假人,专门做老专家,大收藏家,专业人士的生意,拿以假乱真的物件,用他们的江湖地位售卖古董。
如同这件青铜盘,正儿八经,东周时期青铜碎料,然后熔炼。
用同等工艺失蜡法铸造,再刻上有记载的铭文,还不是那种意造的字。
随后埋在地下,每天用碱水,刷剐水,茶叶水浇上几十年,等其自然上锈。
最后在挖出来把玩几年,让青铜器从生坑变熟坑,就这种造假工艺,能骗过九成九的专业人士。
蹲在地上箩筐边的和尚,看着满脸兴奋的媳妇,直接泼凉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