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4xxs.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思路客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黛玉她哥后重启红楼 > 第1149章 天子门生

第1149章 天子门生(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傻大春,救救我! 快穿之钓系绿茶攻略手册 唐朝小医娘 锦鲤修仙,我的情报能逆天改命 锦鲤修仙,我的情报能逆天改命 在甄嬛传里打工的鬼 系统之妈祖:瀚海一统 顾修关雪岚江浔 大明第一孝子,却是锦衣卫 惊悚灵异

唐代科举考试有两级(即地方州县的发解试和中央尚书省礼部的省试),宋初承袭其制。

开宝六年(973年)以后,宋朝将天子亲临殿试变成为定制,州县发解试第一名自唐以来即称“解元”

,中央省试第一名宋代改称“省元”

,殿试第一名方才称“状元”

“连中三元”

遂称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愿望。

殿试时皇帝一般并不亲自阅卷,事实上仍由各考官阅定等。

考官所取定的名列前茅者,要送呈皇帝“御览”

皇帝控制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

后,新进士们即成为“天子门生”

[76]

宋代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

[38-39]

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变。

宋朝加强了科举考试中策论的地位和重要性。

[77]熙宁四年(1071年)宋神宗与王安石正式推行科举改革:科举只设进士一科,将原来的明经、学究等科(泛称“诸科”

)都撤消并入进士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考试,改试经义、论、策;殿试仅试策一道。

王安石改革科举的重要目的是统一思想、学术。

[77]

科举考试前期重在诗赋论策,后期重在经学,王安石废诗赋考经义,正是这一转变的枢纽。

元、明、清以程朱一家之说严酷统制知识分子思想,也由王安石用《三经新义》、《字说》等统制学校、科举而开其先河。

[77]明清科举所重的“八股文”

,正是直接从王安石制定的“经义“演化而来的。

[77]

04:00

修表匠闲聊历史: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为何要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司马光等人的反对。

宋神宗死去,高太后”

垂帘听政“,司马光当宰相,推翻了科举改革,仅保存了新法以经义取代墨义的部分。

元佑四年(1089年),由于经义取士推行了十多年,许多士人已不长于诗赋,因此宋朝又将进士分为诗赋、经义两科。

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病死,宋哲宗亲政,又恢复了王安石所定的科举规制。

[77]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朝大幅增加了科举录取名额,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仅进士一科取人近万名,平均每年达四百五十余人。

唐朝总共取进士总数才六千多人。

宋仁宗对进士名额做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四百人。

按三年一科算,平均每年仍达一百三十多人。

宋朝平均每年取进士数是唐朝每年取进士数的十几倍。

[76]

宋代科举是为有钱人家所包揽的。

[43]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寒士在科举及第者中是极少数,而且他们也并非贫苦农民出身。

科举所需的经济开支,的确不是一般农家所能负担的。

[43]三苏父子本是四川眉山县的殷实人家,嘉佑元年(1056年)苏洵携儿子进京赶考,苏轼兄弟虽金榜题名,然而家当也开销的差不多了。

次年苏洵之妻病死眉山,父子三人奔丧回籍,家中已是一派“屋庐倒坏,篱落破漏,如逃亡人家”

的惨景。

[42]这还不包括十年寒窗不事生产的花费。

小户人家岂敢问津如此科举?北宋科举名额的扩大几乎把全社会的读书人都吸引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穿书逃荒后,病弱夫君不装了 恶毒假千金被读心后,剧情崩坏了 渣了霸总后我带崽封神 18岁玄学太奶归来,这帮孙子我来罩 假公主重生后,全朝跪求放过 为你入狱,你却提离婚 末世反派心尖宠,犯病尸王她今天又正常啦 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 走上人生巅峰,从双修功法大成开始 快穿大唐,他只想贪污腐败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