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按照制度和法律处理——既要维护集团的公平正义,也要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作为汪氏集团董事长,必须守住的底线。
我指尖落在笔记本上“制度漏洞补全”
几个字上,忽然想起上个月行政部老员工陈姐的事——她怀孕七个月还坚持在岗位上,直到预产期前一周才申请休假,产后不到三个月就主动返岗,说“集团给了这么好的福利,咱也不能拖团队后腿”
。
对比之下,那五个新员工的“转正即孕”
,总让人觉得有些刻意。
正思忖着,内线电话突然响起,是法务部总监周明。
“董事长,您让核实的那五份怀孕诊断证明,有结果了。”
周明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行政部张萌和研中心李娜的证明,医院那边反馈说‘诊断日期存疑’——张萌的证明显示怀孕六周,但她提供的末次月经时间,和入职体检延后申请的时间完全重合;李娜的证明是在私人诊所开具的,那家诊所没有产科诊疗资质,医生的执业证书也是过期的。”
我握着电话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沉声道:“继续查,把医院的反馈记录、诊所的资质文件都整理好,和人事部门的报告一起送过来。
另外,汪路那边的沟通记录怎么样了?”
“汪路刚把录音过来,我听了几段。
市场部的林晓在被问到末次月经时间时,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还反复强调‘怀孕是我的权利,集团不能辞退我’;张萌则直接哭了,说自己是意外怀孕,怕集团不批福利,才找理由延后体检。”
周明补充道,“还有个细节,汪路现这五个员工的入职登记表上,紧急联系人有两个是同一个人——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负责人,这很可能是有组织的钻空子。”
挂了电话,我打开电脑,调出集团的《员工福利管理制度》,翻到“孕期福利申领条款”
——上面明确写着“员工需提供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有效诊断证明,且入职满三个月方可申请孕期补贴”
。
当初制定这条时,就是考虑到避免短期入职员工滥用福利,同时也给真正有需求的员工留足保障,比如陈姐这样的老员工,不仅能享受全额补贴,还能申请育儿室使用权限,这就是汪氏制度的人性化所在:不亏待认真付出的人,也不纵容投机取巧的行为。
下午五点,汪路和周明一起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厚厚的报告和证据材料。
汪路的情绪比早上平静了许多,但还是难掩气愤:“董事长,您看!
这五个员工根本就是有预谋的!
劳务派遣公司的负责人我们也联系上了,他承认是专门帮人‘找福利好的公司入职,转正后怀孕拿补贴’,还说之前在其他公司也这么操作过!”
我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着——里面有医院的书面反馈、劳务派遣公司的聊天记录、员工沟通录音的文字版,还有人事部门整理的“五人试用期工作记录”
:林晓和张萌在试用期内多次迟到,工作任务都是敷衍完成,却因为“态度积极”
被评为b级,这说明人事部门在考核时也存在疏漏。
“先别急着下结论。”
我指着报告里的一条记录,“张萌的诊断证明虽然有问题,但她确实怀孕了,只是孕周和证明不符;李娜的证明是假的,但她的体检延后申请里,有医院开具的感冒诊断书。
咱们处理事情,既要讲证据,也要留余地。”
汪路皱起眉:“可她们是故意钻空子啊!
要是就这么算了,以后还会有人学样!”
“不会就这么算了,但也不能一刀切。”
我站起身,走到文件柜前,拿出两份文件,“第一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