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员工处置方案》,根据《劳动合同法》和集团制度,对于提供虚假证明的李娜、林晓,我们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毕竟她们确实怀孕了,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对于张萌这样虽然隐瞒婚育计划,但诊断证明真实的员工,取消孕期补贴申领资格,延长试用期三个月,观察工作表现,要是还不达标,再按规定处理。”
“第二份是《制度优化补充方案》。”
我继续说道,“在入职体检环节,增加‘妇科检查必须在入职一周内完成,延后需经董事长办公室审批’的条款;福利申领时,要求人事部门核实员工过往工作经历,避免劳务派遣公司批量输送投机人员;另外,给所有员工一份《福利政策解读手册》,明确告知‘福利是保障,不是福利’,比如陈姐这样的员工,不仅能拿补贴,还能参与‘母婴关爱计划’,而投机取巧的人,不仅拿不到福利,还会影响职业征信。”
周明接过方案,点头赞同:“董事长,这样处理既合法又合理,既维护了集团利益,也体现了制度的人性化。
尤其是‘职业征信’这一点,能有效震慑想钻空子的人。”
汪路也松了口气:“您考虑得太周全了!
我之前只想着‘不能纵容’,却没考虑到法律风险和员工的实际情况。
这样处理,既不会让认真工作的员工寒心,也能给投机者一个教训。”
“汪氏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公平’和‘人性化’。”
我把方案递给他们,“明天上午召开人事、工会、法务三方会议,把处置方案和制度优化方案落实下去。
另外,让行政部把陈姐的案例整理成‘员工榜样故事’,在公司内网布,让大家知道,集团的福利是给真正付出的人的——你认真工作,集团就会给你更多保障;你要是想钻空子,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第二天的会议上,各部门一致通过了处置方案。
当人事部门联系张萌时,她哭着承认了“想拿补贴”
的想法,说自己知道错了,愿意延长试用期,好好工作;李娜和林晓则在收到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后,没有提出异议,因为她们知道,汪氏已经给了她们最大的余地——没有追究法律责任,只是按制度处理。
一周后,集团内网布了“制度优化公告”
和陈姐的故事。
陈姐在留言区写道:“在汪氏工作五年,怀孕时领导主动让我调岗到轻松的岗位,产后还能申请育儿补贴,这样的公司,值得我们好好付出。”
下面有很多员工点赞,其中就有张萌——她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有了明显好转,还主动申请参与了“员工培训计划”
。
看着这些反馈,我在笔记本上写下“处置完成,制度落地”
。
汪氏的制度,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款,而是“原则底线”
和“人文关怀”
的结合:不纵容投机取巧,是为了让公平不被破坏;给犯错的人留余地,是为了让制度有温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汪氏走得更稳、更远,也才能让每一个认真付出的员工,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归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