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内心波澜不惊,甚至隐隐有一丝计划顺利推进的冷然。他成功地给自己涂上了一层“平庸”的保护色。
当表面的张亮似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时,真正的他,却在无人可见的暗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向着知识的海洋和能力的巅峰潜行。
李老师那间破旧的办公室,成了他最重要的“秘密基地”。窗帘常年紧闭,只有台灯洒下昏黄的光晕,照亮堆满书籍和稿纸的桌面。这里的空气,混合着旧纸、灰尘、粉笔末以及两人激烈思考时散发的无形能量。
“这是《高等时空几何导论》,这是《量子场论基础》,这是《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系统》……”李老师从锁着的柜子里,珍重地取出几本厚厚的大部头书籍,有些甚至是内部印刷的讲义,外面根本找不到。“这些是大学核心课程的内容,你拿去,自己看,有不懂的记下来,我们讨论。记住,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带出这个房间,也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在学。”
张亮郑重地接过,如同接过传承的火种。他知道,这才是他真正需要的养分。
自学大学课程并非易事。那些高度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工具、层层递进的逻辑体系,对任何一个高中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张亮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他对时空本质的独特直觉,以及来自“刹那芳华”修炼所带来的、对微观世界和因果律的异乎寻常的感知力。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理解和记忆公式。他尝试用自己构建的简陋模型去“翻译”那些高深的理论,试图找到它们与李老师“谬论”以及自身能力的连接点。例如,在学习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时,他联想到“刹那芳华”状态下,自己对时空涟漪的“触碰”本身,是否就是一种对时空位置的“测量”,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某种“动量”的扰动?这种跨界的联想,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他的学习进度快得惊人。短短数月,他已经啃完了大一阶段的大部分数理基础课程,并开始涉猎大二、大三的专业内容。李老师从最初的指导,渐渐变成了与他平等的探讨者,甚至在某些涉及意识与时空交互的前沿领域,张亮基于自身体悟提出的想法,反而能给李老师带来新的灵感。
“你的思维……不受现有框架束缚,这是最大的财富。”李老师看着在稿纸上飞快演算的张亮,眼中闪烁着欣慰与复杂的光芒,“但也正因为如此,你更要小心。你的路,注定与旁人不同。”
在疯狂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张亮对“刹那芳华”的修炼也从未有一刻停歇。这不再是急于求成的尝试,而是变成了如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的日常功课。
他修炼的地点更加隐蔽,时间也更加碎片化。可能是凌晨时分宿舍阳台的角落,可能是午休时无人问津的图书馆储藏室,也可能是夜深人静后教学楼的屋顶。
他的目标不再是追求更大幅度的时间流速改变——那太过显眼,消耗也巨大。而是向着更精细、更持久、更可控的方向努力。
“微控”,成了他现阶段修炼的核心关键词。
他尝试着,不再是用意识“猛撞”时空涟漪,而是如同最灵巧的绣花女,用精神力的“针尖”,去“刺绣”那些细微的褶皱。他练习让时间流速的改变幅度,从万分之一秒,降低到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秒;让改变的持续时间,从转瞬即逝,延长到半秒、一秒;让控制的范围,从自身周围模糊的一片,精确到某个具体的点,比如指尖前方一厘米处的空气,或者桌上某颗尘埃的落点。
这种精微到极致的操控,对精神力的凝聚度和持久力提出了变态的要求。每一次成功的“微控”,都伴随着巨大的心神消耗,往往让他汗湿衣背,头晕目眩。但他乐此不疲。因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那种力量的“手感”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