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臣开口:“臣倒是找到一个……”
顿时,皇上与众人齐刷刷望去。
那官员面露尴尬,只得说道:“但,那只是个六七岁的孩童。”
“鲁大人,您这不是戏弄我等吗?”
鲁大人摆手苦笑:“非也非也,实在是臣所能寻到的唯一线索了。”
皇上神情略显不悦。
“罢了,既然寻不着,那便退朝吧。”
“另外,兵部尚书茹瑺、凉国公蓝玉、户部及五军都督府相关官员,
稍后至称文偏殿议事。老大、老三、老四,你们也留下。”
“是,陛下(父皇)!”
眼看午朝将散,皇上随手拿起案上那封信,正要起身离去,
却忽然开口:
“等一等!”
满殿顿时静寂,众人皆望向皇上。
只见他将那封信完全展开,原本下方看似空白之处,
竟显现出四个小字,从左下角起,自右向左——
皇上瞳孔骤然一缩。
“军制改革?”
……
同一刻,
朱雄英的嘴角,浮起一丝若有似无的笑意。
这才是他真正的意图。
国富民强!
内外兼修。
具体该怎么做?
归根结底,除了对外开疆拓土、增强国力之外,
最关键的是革除大明已显露的隐患。
对外征伐耗时太久,还要讲究“出师有名”,
太过被动。
比如这次的高丽,天高路远,征讨起来费时费力。
而改革军制则完全不同。
毫不夸张地说,
自洪武皇帝确立军户制、提出“军农一体”以来,
大明的隐患就已经埋下。
简单来说,
明军实行的是卫所制。
例如后世常说的“锦衣卫”,以及如今提到的铁岭卫,
都属于卫所之一。
一个卫大约五千七百余人,
下设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其中千户、百户顾名思义,从名称就能看出规模;
总旗辖五十人,
小旗则管十人。
卫所制的创立,是洪武皇帝极为自豪的事。
他曾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听起来确实了不起。
不可否认,在明初洪武年间的发展中,
卫所制的军户确实不需朝廷出钱粮,能自行垦田,实现军农结合。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
这种制度或许初期有效,
可人是会变的。
一旦定为军户,世代相袭,
阶层固化!
不出十年,
这些军户就会沦为百户、千户的私人军队。
一旦成了地方私军,
洪武皇帝那句引以为豪的“养兵百万、不费一粒米”,
终将成为一纸空谈。
毕竟到了大明后期,
朝廷之所以日益衰败,
与辽东将门刻意养寇自重、年年向朝廷索取巨额钱粮密切相关,
最终拖垮了整个王朝。
即便是在当下,
大明立国仅二十五年,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这次铁岭卫事件。
铁岭卫驻守之地,在当时看来贫瘠不堪,
而军户们吃穿用度都需自给自足。
在这个过程中,
千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