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那“五件器物寓意”之事,
再加之大孙之事……
哪一桩不比那些外邦重要?
但眼下时局变幻之速,
又令老爷子生出别样心思。
譬如,此前礼尚往来一番,亦无不可。
“父皇!”
“儿臣此番归来,正是向朝廷请拨钱粮。”
此时,
朱棣出列,语气坚决,“只要钱粮充足,”
“儿臣自有办法令大明利益增至极致!”
“即便面对南犯的鞑靼与瓦剌,亦能占据上风!”
“嗯!”老爷子颔首。
“高丽终究不足为虑,纵有异动,咱也未曾真正将其放在眼中。”
“北方草原,方为大明心腹之患!”
“此辈一旦离了坚城,便在草原上来去如风,且屡次南下!”
“你若确有把握防御,咱便如你所愿。”
既已言此,
朱元璋当即于群臣面前决断!
“北境一切事务,皆由你定夺!”
“稍后你遣人与户部对接。”
“咱会命他们竭力满足你部所需。”
“且慢!”
此时,老爷子似想起何事,
望向朱彪。
“咱此前命你将那些舆图送至各藩王手中,按时日早该到了吧?”
朱彪即刻回应,“禀父皇,老五等人皆有回音。”
“嗯!”朱元璋神色一肃。
“传谕诸王,此期间北境倘有变故,”
“便以燕王为首!”
“此外……老四。”
朱棣茫然抬头。
“既将北上,”
老爷子语气转缓,目光中尽是不舍。
“寻个时机,咱带你去一处所在。”
“也……见一人!”
燕王皱起眉头,面露困惑。
一旁的朱彪与朱棢却心中微动,明白皇上所指为何。
除他们几人,以及那些曾被严令封口的“太平县、桃花村”村民之外,
至今无人知晓马皇后尚在人世。
朱彪清楚,先前是母后不愿露面。毕竟在朝臣与百姓心中,
她已离世十年,若骤然现身,难免引人猜度宫廷内事,
甚至可能编造出一场“宫斗大戏”。
这些日子以来,皇上似乎也已习惯这样的平静。
若非今日再度出现有关“蜉蝣道人”的传言,
恐怕皇上此刻仍不会现身于朝堂,而是继续放权。
“到时候你自会知晓。”
“近日你自行与户部对接,之后递折子给朕。”皇上说道。
“谢父皇!”
午朝至此,诸事已大致议定,本应结束。
但皇上像是忽然记起什么,目光落在案头的信件与未曾飞离的“海东青”上,
随即又道:
“对了,朕这些日子命你们寻找蜉蝣道人一事,可有进展?”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蹙眉。
朱彪与朱允熥同时睁大了眼。
朱允炆却是心头一紧,神色骤变。
蜉蝣道人……
皇上这一问,无疑是在追查常氏与朱雄英的下落!
“启禀陛下,”应天府知府刘守德出列奏道,
“臣连日来遍寻各处道观,白云观、青山观,乃至各大小道观佛寺,
皆未寻得道号为‘蜉蝣’之人。”
接着又有官员回禀:“臣亦未寻获。”
“臣惭愧,亦无所获。”
忽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