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是有人先得消息,故意借海东青之速传信入朝,打一个时间差罢了!”
齐泰连连颔首,似极有把握。
话音未落,一武将即出言拦阻:
“齐大人,前封信中写明高丽大军此次回京意在夺权,不久后将成功夺位,更向我大明呈递降表,乞赐国名。”
“高丽国或将数月后变为李成桂之朝。”
“可如今北境来信只言其退兵,对其意图及后续推测,只字未提。”
齐泰自然明白其意。
但他绝不认同,“说到底不过是尚未应验的预言,或许又是有人故意散布假消息。”
他这般强辩,连蓝玉也怒了:“腐儒!书读傻了?在此胡搅蛮缠!”
眼见争执又起,老爷子顿觉头疼。
“都给咱住口!”
一声令下,百官噤声,大殿终归寂静。
老爷子长舒一口气,再度拿起那封信。
先前他只读前半,觉其荒诞,以为戏弄。
而今重读……却不由得心潮涌动。
既因可能是“雄英”再度来信而惊喜,
又因信中信息重大,不忍轻弃。
“若这信上所言皆真,我大明该当如何?”
此问一出,文武百官神色顿变。
朱棣当即开口:“父皇,儿臣以为当速抓良机!”
“既言礼尚往来,”他续道,“高丽既敢出兵,更以国书索我疆土,我大明自当还以颜色。”
“岂容其说来便来,说走便走?”
“借此收复自古汉家故土,正是理所应当!”
此言既出,朝堂肃然。
武将们却神情振奋,跃跃欲试。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
“不错!”
“若信中所言属实,”
“我大明便已先窥其全部动向。”
“一步先,步步先。”
老爷子缓缓落座,神色难辨喜怒。
良久,方沉声问道:
“老四,你有几分把握?”
“依草原部族惯例,这几个月正是他们随时可能南犯之时。”
“也速迭儿此人诡计多端。”
“他定会抓住一切可乘之机……”
老爷子之所以这样询问,
仍是出于对北部边境安宁的思虑。
实际上,
此刻老爷子心中所想,
仍是先着重于大明国内,待那些“火器”研发推进到一定程度,
方可批量制造。
然而短短两月过去,
工部仍在钻研如何冶炼出既坚硬又富有韧性的“新型钢铁”,
还有诸如“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勘探事宜。
须知,
大明在此领域近乎一片空白,
即便存有若干文献,
真要付诸实践,两个月时间连理论都未能完全吃透。
至多不过是依据理论,制出些许模型。
正如前次《雄鹰盛典》中,老爷子在外邦使臣面前展示的轨道模型。
但模型终究是模型,
其间的火车仍是木质,只为轻便。
回归“现实”,
一切突破皆需时日。
总之,
眼下老爷子并不急于一时。
在他看来,只要大明“内功”修炼圆满,
什么安南、倭寇、高丽,乃至鞑靼、瓦剌,甚至帖木儿,
这些周边诸国,
唯有俯首称臣!
况且,
如今标儿他们正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