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说“断弦是好兆头,等会儿肯定过”
。
这些画面像电影片段在脑子里过,她的嘴角悄悄弯了弯。
耳机里的伴奏缓缓流淌,钢琴尾音轻得像羽毛,到最后一句时,成彦轻轻抬了抬下巴,气息顺着喉咙滑出,“光终会照亮”
的“亮”
字尾音留了半秒,不是刻意拖长,是想起林墨握着妹妹照片时的眼神,自然带出的韧劲。
她能感觉到麦克风收录着自己的呼吸,连喉结的轻微滚动都能录进去,比拍近景戏时的镜头还灵敏。
“停!
完美!”
顾怀安的声音瞬间响起,他先愣了一秒,手指在调音台上轻轻敲了敲,确认波形图没有异常,才按下停止键。
屏幕上的波形图最后一段平滑又饱满,像画了个温柔的句号,没有一丝杂音。
他摘下监听耳机,眼里的笑意不是一下子就炸开的,是从眼底慢慢蔓延到嘴角,最后连眉梢都带着点弯,伸手拍了拍旁边老周的肩膀:“老周,你看这干声,气息稳得像仪器校准过的,比我去年给一线歌手录的ep还绝——她当时录完还说‘我这是完美人声’,现在看,差远了。”
老周推了推黑框眼镜,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了敲,调出母带初混界面:“人声动态范围控制在-12db到-6db之间,刚好符合流媒体平台的标准,不用后期再压缩。”
他指着屏幕上的频谱图,“你看,2kh到4kh这段,是人声的‘亮点区’,成彦这版刚好突出,听着清晰不刺耳——很多大剧组为了追求‘完美’,过度压缩动态,把这部分都压没了,反而丢了人声的细节,录出来像念课文。”
他转头看向成彦,竖起大拇指,“小剧组能录出这效果,比大剧组花2o万租的顶级棚还值!”
成彦摘下耳机,耳罩边缘还带着点温热,贴着脸颊很舒服。
她看着玻璃后的顾怀安,突然想起这三天的录音日常:第一天她在“伤口还在淌血”
那句卡壳,不是跑调,是情绪没到,顾怀安陪她在录音棚待到凌晨三点,用吉他弹了不同版本的伴奏,从慢版到快版,最后找到最贴林墨的感觉;第二天她喉咙干,王阿姨早上五点就起床煮了梨汤,说“比润喉药管用,还不刺激嗓子”
,梨汤里放了川贝,是她托老家的亲戚寄来的;昨天录到深夜,陆岩跑出去买了热乎的猪肉大葱包子,大家围着调音台分着吃,顾怀安还把自己包子里的肉夹给她,说“你得多吃点,晚上耗体力”
。
这些画面像走马灯似的转,她忍不住弯了弯嘴角,眼里的光比晨光还亮,连眼底的青黑都显得没那么明显了。
顾怀安隔着玻璃朝她竖了个大拇指,手指在调音台上比了个“出来”
的手势——先指了指她,再指了指门口,动作慢,怕她看不懂。
成彦起身走到隔音门前,刚推开条缝,小夏就扑了过来,手里的应援牌差点戳到她的胸口,还好她反应快,伸手挡了下。
“姐!
你太牛了!
刚才老周说这是他今年最满意的作品,比给那个流量歌手录的《恋爱循环》还好听!”
小夏的声音里带着点哭腔,是激动的,“她那歌全靠修音,你这版原音就秒杀她!”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颗润喉糖,塞进成彦手里,糖纸还带着点体温,“快含着,刚才看你最后一句用了不少劲,别累着嗓子——上次那个流量录完最后一句,直接喊着要去做spa,还说‘累死我了’,你比她敬业一百倍!”
王阿姨端着个银碗“妈妈我爱你”
的保温桶从外面走进来,桶是她女儿去年送她的生日礼物,平时舍不得用,这次特意拿来装姜茶。
桶里的姜茶还冒着热气,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