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再加上王兰那边的亲戚朋友随的钱和东西,仔细算下来,没亏本,这都是人情债,账本上都一笔一笔的记下了,都是要还的。
这天一大早,天气虽冷,却日头挂在天上,真是天公作美。
刘红昌和帮忙的人都跟着神清气爽,干活也更有劲儿了。
自从政策开放后,年轻人的婚礼也渐渐讲究起来,不再是以前那样,对着画像唱首歌、宣个誓言,再让朋友同事们吃点花生瓜子喝点汽水就算结婚。
现在大家都开始注重派头和排场,谁都想把婚事办得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往后只会越来越隆重。
二食堂那边早就忙开了,师傅们围着灶台转,切菜、洗菜、备调料,忙得脚打后脑勺。
帮工刘大姐和老冯守在食堂门口,就等刘红昌把新娘子接过来,就点燃鞭炮热闹一番。
谁都记得,刘红昌第一次结婚时,刘家不同意,婚事只能在何家院子里简简单单办了,这次大家都想着,得让他风风光光地把新媳妇娶进门。
“老冯,你说这回刘师傅结婚,总该能打住了吧?”
刘大姐搓着手,小声跟老冯念叨。“这前前后后随了两回份子,再随下去,我这工资可遭不住了。”
“我看差不多了!前头那个何家姑娘根本不是个地道人,这回扬家这姑娘,看着就踏实稳重,肯定能跟刘师傅好好过日子。”
两人正说着,就见远处传来一阵热闹的动静,有人高声喊了一句。
“来了来了!新娘子来啦!”
老冯立马精神起来,赶紧把鞭炮挂好点燃。
远处的人群里,刘红昌在最前头,一身蓝色中山装衬得他格外精神,胸前别着一朵红花。他身后的自行车上,坐着穿着红色大衣的扬麦香,头发上也别着红花,脸被风吹得有些红,却笑得开心。
噼里啪啦。
随着鞭炮声炸响,红色的纸屑落了一地,同事们簇拥着两人往食堂里走。
其实按照老规矩,扬家这边有个说法。
娘家的人不能参加女儿婚礼,更不能送亲。
娘送女,穷到底;姐送妹,穷三辈。
扬父扬母原本也打算守着这个规矩,只在自家门口送女儿出门,没想着去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