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昌和姚国发各自推着自行车,两人并排往前走。
“师哥,刚才在院子里我跟你提的事,你琢磨得怎么样了?到底要不要搞?”
“你看现在外面,小摊小贩越来越多,个体的小饭馆也一家接一家开,他们不用粮票,价格还灵活。咱们二食堂虽然说师傅们手艺在,但吃饭的人就那么多、咱们要是不主动想办法抢客源,人家转头就去别家吃了,到时候食堂效益上不去,大家的工资和饭碗都得受影响。”
姚国发其实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事。
自从二食堂改成自负盈亏,他这个主任就没睡过安稳觉,看着每月下滑的营收,心里比谁都急。
“红昌,就按你说的干!不干是真不行了,再耗下去,咱们食堂就得垮!”
“不过你说的那两样、肉夹馍和麻辣烫,肉夹馍我知道,和面夹肉呗,倒还好弄;可这麻辣烫,我听都没听过,到底怎么做啊?”
刘红昌一听姚国发松了口。
“师哥,你放心!麻辣烫、麻辣拌、还有麻辣盆,我都会做!调料怎么配、汤底怎么熬,我心里都有数。等明天上班了,咱们找个空,我详细跟你说做法,再叫上几个师傅一起试试口味。”
“对了师哥,明天上午我得请半天假,得去街道办跟买主办房子过户手续。”
“知道了。”
姚国发摆了摆手。“你先把过户的事办利索,办完了赶紧回单位上班、咱们这食堂革新的事,还得靠你牵头呢!”
......
日子飞快,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八。
刘红昌和扬麦香定好的结婚日子。
前几天,刘红昌还特意领着扬麦香去照相馆拍了结婚照。
天刚亮,刘家大院就热闹了起来。
食堂的同事们一早就去二食堂帮忙。
两家人早商量好了住处、结婚头一个月先住在刘家,等过了正月,就搬到扬家去。
为了这桩婚事,刘家大院被打扫得可干净了,从屋里的到院子里的青砖地,连门口那条胡同都来来回回扫了两遍。
刘红昌和刘云昌前一天特意去浴池泡了澡,还找师傅搓了背、理了发,一条龙服务。
澡票是食堂发的福利,剪头也大多是大哥拿着手动推子,在家简单修一修。
可结婚是大事,总得弄得体面些。
理发店的男同志剪头要一毛五,女同志剪发贵些,要两毛,烫头要五毛,不算便宜。
他原本还想找胡德禄剪个球头,可那天胡师傅不在,只能让店里姓周的师傅周石海剪,手艺比胡德禄差了不少,他心里多少有点遗憾。
结婚日子正好赶上过年放假,姚国发干脆给刘红昌批了长假,从腊月二十八放到正月初七—。过年休三天,再加上五天婚假,足够他好好办婚事、陪新媳妇了。
扬麦香也早有准备,提前一天就跟单位请了假,在家跟着王兰一起剪囍字。
头天晚上,食堂的同事们就一起动手,把食堂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遍,贴上红喜字和彩色拉花,桌椅也摆得整整齐齐,就等着第二天在这里办喜事。
这次的肉和粮食也多亏了姚国发、他有门路,从下面村子里弄到了足量的食材。
按照计划,喜宴每桌准备十个菜,有鸡肉、猪肉、红烧鱼,还有青菜,另外还有了橘子水二锅头,白面馒头管够,在当时算得上是相当丰盛的规格了。
二食堂的同事们,八个人凑了五十块钱的份子钱,姚国发更是单独随了十块钱。
要知道,现在结婚随礼,关系一般的也就三毛、五毛,关系好些的给一块,有的还会送脸盆、暖水瓶、被面之类的实物,像这样凑五十块、单独随十块的,已经是非常厚重的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