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的树皮只有最里面嫩的那一层,剥下来煮烂,嚼在嘴里如同木渣。皮带、靰鞡鞋的皮面,都被煮软后用以果腹。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肠胃,发现的只有未消化的棉絮、树皮和草根,没有一粒粮食。连凶残的敌首都为之震动折服,这需要何等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在如此极限的饥饿下坚持战斗?
东北的严冬,气温动辄零下三四十度。缺少棉衣棉鞋,许多战士的手脚冻得像萝卜,溃烂流脓,最后发黑坏死。夜晚露营,不敢生火(怕暴露目标),只能相互依偎在雪窝子里,第二天清晨,常常有人再也无法醒来,被活活冻成僵硬的雕塑。不是战死,而是冻死、饿死、病死在茫茫林海,是无数抗联战士共同的归宿。
“集团部落”内百姓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瘟疫(如霍乱、鼠疫)频发,死亡枕藉。而与百姓隔绝的抗联部队,同样饱受疾病困扰。负伤后没有药品,伤口感染化脓,只能靠意志硬扛,或者用土办法,甚至用烧红的烙铁去烫,其痛苦可想而知。很多英勇的战士,没有倒在枪林弹雨中,却死于一场风寒或一次普通的腹泻。
然而,就是在这样炼狱般的绝境中,抗联的旗帜始终未曾倒下。
一位抗联老战士后来含泪回忆:“日本鬼子这一招(集团部落)最毒、最狠!它把我们变成了离水的鱼,断线的风筝。但我们不是鱼,我们是山里的松柏!我们不是风筝,我们是扎在这片土地里的根!就算饿死、冻死,我们的魂也要守着这白山黑水!”
他们用最简陋的武器,对抗着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用超越生理极限的意志,在绝望中坚守着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斗争,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江河深吸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那穿越时空而来的刺骨寒意与灼热信念。
那段历史,不仅仅是档案中的几行字,那是用鲜血、生命和无法想象的苦难铸就的精神丰碑。它告诉后人,即便身处无边黑暗,只要信念之火不熄,就能熬过最漫长的寒冬,迎来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