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日双方此时依然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其后数日间,冲突也是打打停停,并且一直保持着谈判接触。宋哲元不顾蒋介石一再命令和提醒,仍对和谈抱有幻想,连续做出让步。
但日军却并未因此收手,反而在东京陆军省、参谋本部及华北驻屯军、伪满洲国关东军一批别有用心、野心勃勃的少壮派军官和将领力推下,迅速增派部队,不断升级局势。
10日,对日本已经不抱希望的蒋介石向全国各行营、绥靖公署及各省市发秘密动员令。
16日,田代皖一郎病死,其驻屯军司令一职由香月清司中将接任。
17日,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发表讲话提出了解决事变的中方四项主张:
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
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
中央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
29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
最后,蒋介石发表了那段着名的宣言: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20日,日军继续攻击宛平城。
同日,日本大本营从关东军抽调的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师团的增援部队已经在高丽营、怀柔、天津、唐山、山海关完成集结。日军此时已经形成对平津的包围。
21日,日军通过铁路不断向关内运送部队,先后有42趟军列抵达天津。
23日,根据情报,日军已经有8个师团约16万人,或已抵达平、津地区,或正在乘船驶华途中。
25日,一趟日军军列强行闯入廊坊火车站,与驻守在此的中国守军发生交火。
26日,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发出“最后通牒”,要求29军所有部队28日必须退往永定河以西。
14时,一个大队日军从广安门混入北平城内,与中国守军发生交火。
廊坊、广安门的战斗彻底敲醒了宋哲元此前的和平幻想。
宋哲元1933年率领29军与日寇激战于长城喜峰口等地,卫国有功。虽然他在七七事变前后的妥协退让坐视日军一步步蚕食中国主权,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毕竟守住了身为军人的底线,理应得到公允评价。
27日,宋哲元致电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和蒋介石,通报平津局势,并请求增援。他表示:
“北平为华北重镇,人心所系,大势所关。现在已成四面皆敌之形势。通县于今晨3时起,亦正在激战中。职受国家人民托付之重,已决心固守北平,以安人心,而作士气,绝不敢稍有畏避也。”
同一天,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增派第、6、10三个最精锐的常备师团开赴华北,并同时命令香月清司用现有兵力一举“处理29军”。
28日,日军在北平以南的南苑发起全面进攻。
自此战火再无熄灭的可能,全民族抗战就这样开始了。
北平周边j 什么情况?
至1937年7月,北平的局势已异常危急,城市的三面均被日军或其控制的势力包围:
北面:有关东军一部部署于热河和察东。
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
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及其所统辖的约人的伪保安队。
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