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生动形象地讲了一遍,语气中满是兴奋,连说带比划,将当时的场景再现,十分逼真,让两人仿佛亲身经历一般,听得十分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黄子澄和吕氏两人听得眉头不停跳动,时而紧张,时而放松,心情随着朱允炆的讲述而起起落落,好像亲身经历一样,感同身受,完全沉浸在他的讲述中,神情专注,连茶水凉了都没注意到。
听完之后,两人都是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互相看着笑了笑,眼中的担心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喜悦,心里乐开了花,对这个结果感到十分满意,满脸笑容,连连点头。
吕氏笑道,语气轻松了许多:
"看来陛下是支持我们的,这真是太好了。
"
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重担,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沐浴在春风中,心情变得愉快起来,眉开眼笑,连声音都轻快了许多。
"事实上本来就是这样,毕竟我们开学宫如果能从商人手中筹集到银两,对朝廷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好事,陛下英明,自然不会拒绝。
"
黄子澄轻轻摸着胡须,点了点头笑道,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心中已经开始计算下一步的计划,思考着如何让利益最大化,筹划安排,准备大干一场,计划未来,脑中飞快盘算。
......
东宫这边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棣的府上,传递消息的下人走得很快,不敢有丝毫耽误,生怕误了重要事情,不停地赶往燕王府,不敢怠慢,额头上满是汗水。
既然双方已经达成了合作关系,那自然是要在第一时间互相通报消息,确保计划顺利推进,任何延误都可能影响整体,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后悔莫及,必须小心行事,紧密配合,互相照应。
所以在朱允炆回到东宫,吕氏和黄子澄知道了老朱答应当这燕王府学宫的祭酒之后,马上就派人将这个好消息传递给了朱棣,生怕耽误了时间,影响后续安排,打乱整个计划,导致失败,让之前的努力白费,急忙传递消息,派了得力的人去。
朱棣收到消息之后也没有闲着,马上就命人将这个消息给散布了出去,一时间燕王府上下都忙碌起来,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个个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喜气洋洋,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激动,互相议论,奔走相告。
房间里,只有道衍和尚和朱棣相对而坐,气氛安静,与外面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两个世界,一动一静,形成强烈的差别,特别安静,只有棋子落盘的声音。
两人中间摆着一个棋盘,上面是零零散散的棋子,棋局正进行到激烈的时候,黑白双方厮杀激烈,互不相让,胜负难分,局势十分紧张,难以分开,每一步都需深思熟虑。
袅袅青烟在房间的角落飘荡,熏香的味道弥漫整个房间,让人心神宁静,暂时忘记了外界的纷扰,沉浸在棋局之中,心无杂念,专注于眼前的棋局,心静自然凉,与外界的炎热隔绝。
窗外传来蝉鸣,两人一边下棋一边随意地聊着,看似悠闲,实则各自心里都有想法,都在思考着接下来的安排,计划着未来的道路,深谋远虑,为以后做准备,暗中筹划,步步为营。
准确的说应该是朱棣在说,道衍在听,一边听一边专注地看着棋盘,时不时放下一子,动作从容不迫,显得很有把握,心中早有打算,神色平静,偶尔抬眼看看朱棣。
"这朱煐小儿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就多次看不起人,这次本王要给他个教训!
"
朱棣语气愤怒,手中的棋子重重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显示出他内心的不满,怒气表现在脸上,对这个事情很是生气,记在心里,眉头紧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