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科技基地,清晨的薄霜没来得及在停机坪的合金地面上积厚,就被埋在地表下的恒温模块烘成了细碎的水雾。淡金色的朝阳刚越过东侧的观测塔——那座塔身上布满六边形能量纹路的建筑,正无声吞吐着淡蓝色的离子流,纹路间隙还凝着未散的雾珠,折射出细碎的光——就把“云月号”的机身染成了暖银色。风里裹着淡淡的臭氧味,混着一丝金属冷却后的清冽,那是时空推进器预热时逸散的粒子,远处三架银灰色的巡逻无人机低空掠过,螺旋桨搅动空气的声音细得像蛛丝,掠过水雾时带起一圈圈极淡的涟漪,却让这片停机坪更显静谧。
这架时空飞车比五年前初见时精致了不止一个档次。机腹的冷凝金属外壳换了哑光的钛合金涂层,指尖划过能摸到细微的菱形纹路——那是叶云天和林月瞳花了三个月校准的时空刻度,每一道都对应着一次时空模拟的参数,纹路边缘被打磨得光滑无棱,却在朝阳下隐约透着金属的冷硬。时空推进器旁三道加固的合金环泛着冷光,环内侧嵌着淡紫色的记忆金属丝,细得像蚕茧抽出的丝,上次测试事故中,正是这几根金属丝在推进器过载时以千分之三秒的速度自动收缩,才没让整个核心炸开,此刻它们正随着核心脉动微微发亮。最显眼的是机身中部的能源舱,透明的碳化硅视窗里,淡蓝色的反物质核心正以每分钟六十次的频率轻轻脉动,像一颗沉睡的星球,核心表面偶尔掠过一丝银白色的流光,那是反物质湮灭时产生的能量余波。
叶云天穿着深靛色的制服,袖口“时空技术组”的银色徽章在朝阳下反光,徽章边缘的齿轮纹路是他亲手刻的,每一个齿槽都深浅一致,透着工科生的执拗。他半跪在“云月号”的能源舱旁,右手握着一支银灰色的检测笔——笔身是柔性材质,能随意弯折成需要的角度,此刻正弯成一个流畅的弧度贴合视窗,笔尖的全息投影悬浮在视窗上方,将核心内部的结构放大了百倍,连能量导管壁上的微米级划痕都清晰可见。“反物质湮灭效率99.7%,能源输出功率100%,核心温度42c,低于安全阈值8c。”他的声音比平时沉了些,目光死死盯着投影里一根细如发丝的能量导管,指节随着读数轻轻敲击膝盖,“导管压力稳定,没有泄漏迹象,阻尼器振动频率保持在2.3hz,符合标准。”
林月瞳站在他右侧,左手攥着一块可折叠的柔性平板——展开时是12英寸的全息屏,卷起来能塞进制服口袋,屏边还沾着一点昨晚调试时残留的蓝色荧光剂。她的指尖在空气中虚点,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屏幕上“时空防护层”的参数页瞬间展开成3d模型:淡金色的防护层像气泡一样包裹着虚拟的“云月号”,模型表面有无数个闪烁的绿色光点,那是防护层的能量节点,模型旁跳动着一行行绿色数据。“防护层厚度1.2米,抗时空剪切力指数1.8x10?N\/m2,比模拟值高15%。”她顿了顿,指尖轻点模型,屏幕立刻播放出一段动画——一颗红色的“时空碎片”以3倍音速撞击防护层,金色气泡瞬间凹陷出一个光滑的弧度,又在0.1秒内弹回,碎片被分解成无数细小的粒子,消散在虚拟空间里,“刚才做了极限冲击模拟,缓冲效率达标,就算遇到高强度乱流也能撑住。”她侧头看向停机坪边缘,嘴角弯起时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阳光落在她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阴影,“定位系统锁定1998年坐标,误差值0.1米,叶叔、林叔可以过来了。”
叶启和林福贵正并肩站在离飞车十米远的地方,脚下踩着停机坪的能量纹路——那些淡白色的线条偶尔会亮起,像是在呼吸,亮起时会带着一丝微弱的暖意,顺着鞋底蔓延上来。两人都穿着浅灰色的加厚制服,领口别着“时空项目顾问”的旧徽章,那是2025年项目启动时发的,徽章边缘已经有些氧化发黑,却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林福贵的左手背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