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咔\"声,用手指捻起一点泥土。湿润的黑土沾在指腹上,带着腐殖质的芬芳,像混合了落叶和阳光的味道。他想起在无数文明废墟中见过的土壤,不是泛着白碱的硬块,就是一捏就碎的黄沙,从来没有这样沉甸甸、带着生命气息的质感。
\"时间锚点显示,我们回到了预定坐标。\"叶可南调出腕上的便携终端,屏幕发出的蓝光映在他脸上,\"但环境参数……完全超出了预测范围。\"
终端上的数据疯狂刷新着:大气湿度62%,pm2.5浓度5μg\/m3,森林覆盖率68%,淡水资源储量恢复至原始水平的75%,且循环利用率达92%……每一个数字都像一记重锤,敲在他们早已被末日数据麻木的心上。叶可南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更详细的报告:全球平均气温15.8c,极端天气发生率较基准年下降91%,濒危物种数量减少87%……他的指尖微微颤抖,屏幕上的\"基准年\"三个字,指的是他们出发前的那个时代——那个已经开始衰败,却还没彻底坠入深渊的时代。
\"怎么会……\"叶可东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阳光,\"我们的干预只是播下思想种子,理论上最多只能延缓衰败,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不是'这么短的时间'。\"叶云天打断他,声音里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他抬手按了按胸口,那里还留着穿越时空时的闷痛感,\"对我们来说,只是一次穿越的旅程,但对这个时空而言,已经过去了一万年。思想的种子,只要扎了根,就能在一万年里长成森林。\"
他们沿着河边的小径慢慢前行,脚下的路是用鹅卵石铺成的,踩上去凹凸不平,却很舒服。路边的蒲公英被风吹得散了絮,白色的绒毛像小伞一样飘向河面。沿途的景象越来越清晰:成片的稻田里,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金黄中带着青涩。田埂上立着银色的传感器,像一个个小哨兵,智能灌溉系统正根据土壤湿度精确地喷洒水雾,水雾在阳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水流在田埂间形成细密的网络,沿着预设的沟渠流淌,最终汇入远处的蓄水池——那蓄水池的边缘种着芦苇,几只白鹭正站在水边梳理羽毛。
村庄的屋顶覆盖着深蓝色的太阳能板,排列得整整齐齐,像给房子披上了铠甲。旁边的雨水收集装置是用竹管和陶缸做成的,竹管从屋檐引下,将雨水导入陶缸,缸口盖着细网,防止落叶掉进水里。几个老人坐在村口的榕树下,榕树的树干要三个人才能合抱,浓荫遮住了大半个院子。他们围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全息投影器,正显示着全球水资源分布图,蓝色的线条代表河流,绿色的区域是湖泊。
\"今年南边的雨水多,怕是要提前开闸。\"穿蓝布褂子的老人用手指点着投影上的长江流域,\"去年修的那道生态坝,该试试效果了。\"
\"我看行,\"另一个戴草帽的老人点头,\"设计院说那坝体能透水,不碍着鱼洄游,这才叫真本事。\"
叶云天他们走过去时,老人们抬头看了看,眼神里没有警惕,只有好奇的友善。
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经过他们身边,书包上绣着一只绿色的小青蛙,她的辫子上绑着蓝色的丝带。看到叶云天一行人好奇的目光,她友好地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举起手里的水杯:\"叔叔阿姨,你们是来参观我们生态村的吗?我们这里的水都是循环利用的哦,喝起来和山泉水一样甜!\"
那水杯是透明的,能看到里面清澈的水,杯壁上印着一片叶子的图案。叶可西接过水杯,手指触到杯壁的凉意,喝了一小口。清澈的水流滑过喉咙,带着天然的甘冽,像含了块冰,咽下去后,舌尖还留着淡淡的甜。他看向小女孩胸前的校徽,是用金属做的,上面刻着一行小字:\"水养万物,循环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