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周桐忍住笑,"先去测臂力——搬得动五十斤石锁,就给你留个名额。"
他转头对万科道,"带他去东校场,别累着了。"
日头渐毒,木案前的队伍却越排越长。周桐擦了把汗,看着名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忽然问身旁的小顺子:"登记到多少人了?"
"回大人,已登记三百一十七人。"小顺子翻看账本,"其中精壮汉子两百八十人,少年及年长者三十七人。"
周桐点头,指着名册上的"王铁匠"三字:"此人曾是冶铁坊学徒,把他分到器械组。"
又看向"李三炮"的名字,"这人嗓门大,让他当斥候。"
小顺子一一记下,忽然道:"大人,按《府兵制》,需对新兵验身、量尺寸、查旧伤。"
"明日安排。"周桐揉了揉发酸的手腕,"你到时候去请李大夫来,验身时需要他帮忙。"
"还要验身?"刚搬完石锁的小石头瞪大眼。
周桐敲了敲他脑袋:"当然,李大夫是查你们有没有暗疾!"
他突然提高声音,"都听好了!明日辰时三刻,所有人在校场中央集合,迟到者打二十军棍!"
话音刚落,人群中响起一片"得令"声。
周桐看着眼前晒得黝黑的人群不由得笑了起来:"是得加快训练了。"
小顺子低声道:"周哥放心,柱子哥虽爱耍宝,但练兵是把好手。"
"希望如此。"周桐站起身,活动着僵硬的肩膀,"对了,让陶老办个夜校,教新兵识字——起码得能看懂军令。"
"是。"
夕阳西下时,周桐终于合上最后一本《征兵册》。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校场上三三两两散去的新兵,忽然露出笑容——这些人,将是桃城的屏障,是他守护这片土地的底气。
"大人,该回县衙了。"
万科递来缰绳。 周桐翻身上马,缰绳在掌心绕了两圈。
路过军营门口时,他忽然勒住马,对守营门的士兵道:"从明日起,严禁任何人在军营内造谣生事,谁在说我和小猪崽的事情,我就让他和赵德柱洗茅厕!。"
"是!"士兵们挺直腰杆。
马蹄声在暮色中渐远,周桐望着天空,心中默默盘算:三百骑兵,七百步兵,需得三个月训练成军。
兵器、粮草、马匹......每一项都需仔细筹措。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衙门小院,已经有一个大事在等着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