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疼,又能包扎牢固’的程度。至于紧张的情绪,你检查木箱时,手指微微颤抖,已经体现得很到位了——不用刻意加动作,有时候,细微的颤抖比大幅度的动作更能传递情绪。”
接下来的几日排练,姜柏宸的表现一次比一次精彩。“山林遇狼”戏份里,他手持木棍,挡在队员和典籍前,眼神里满是警惕,却没有丝毫畏惧,声音里带着威慑力:“大家别慌,有我在!”;“深夜抄录”戏份里,他坐在油灯下,借着微弱的灯光,用毛笔在宣纸上抄录典籍内容,手指因长时间握笔而微微僵硬,却依旧一笔一划,格外认真;“与友重逢”戏份里,他看到许久未见的友人时,先是愣了愣,随后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友人的手,眼里满是惊喜,声音里带着哽咽:“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太好了!”
每一次排练,姜柏宸都能给前辈们带来新的惊喜;每一个细节,他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每一种情绪,他都能传递得精准到位。从最初的“小心翼翼请教”,到后来的“与前辈平等交流”;从最初的“刻意设计动作”,到后来的“角色本能反应”,姜柏宸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完成了从“演员”到“角色”的蜕变。
陈导明老师在一次排练结束后,特意把姜柏宸叫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柏宸,你现在的表演,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你不仅把沈知远演活了,还赋予了这个角色新的生命力。以后不管是话剧舞台,还是影视屏幕,只要你保持这份对角色的敬畏和用心,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姜柏宸闻言,眼眶微微发热,他躬身道谢:“谢谢陈老师!我还有很多要学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各位老师的期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排练厅的天窗洒下,将姜柏宸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站在舞台中央,看着眼前的典籍木箱,眼神里满是坚定。他知道,每一次排练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新生。他会继续带着这份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在舞台上绽放光芒,让更多人记住沈知远,记住那段护书的历史,更记住这份永不磨灭的文人风骨。
第七日的京都飘着细雨,排练厅的玻璃幕墙被雨雾蒙上一层薄纱,暖黄的灯光透过薄纱洒进来,竟意外贴合了“雨夜护书”戏份的氛围。舞台上,工作人员用细水管制造出细密的“雨丝”,地面铺着深色的防水布模拟泥泞山路,姜柏宸身着的素色长衫早已被“雨水”打湿,贴在身上,勾勒出略显单薄的身形,却更显乱世中文人的坚韧。
他怀里抱着的典籍木箱,此刻被一层油布裹着——这是他前一晚跟道具组反复试验的结果,既要模拟“防雨”的真实感,又不能影响表演动作。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中,每一步都要先将脚深深踩进“泥地”,再用力拔出,裤脚沾满了“泥水”,却始终将木箱护在胸前,不让雨水打湿分毫。
“沈先生,雨太大了,咱们找个地方避避吧!再走下去,您的身体会垮掉的!”扮演队员的演员追上来,声音里满是担忧。姜柏宸没有回头,只是微微侧过脸,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砸在木箱上发出细微的声响。他的声音比平日更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能停!这雨不知道会下多久,要是耽误了行程,错过了与后续队伍汇合的时间,典籍会更危险。我还撑得住,再走一段路,前面应该有山洞。”
说着,他忽然脚下一滑,身体向右侧倾斜,眼看就要摔倒。他第一时间将木箱往怀里紧了紧,右手死死抓住旁边的“树干”(道具),左手依旧托着箱底,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连手腕都绷得笔直。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混着汗水,却没让他有丝毫退缩——他稳住身形后,先检查木箱是否完好,确认油布没有松动,才继续前行。
这个“滑跤护箱”的细节,是姜柏宸临时设计的。昨晚他翻看史料时看到,当年西迁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