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坐在书房里,经过一番长时间的、仔细的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派出了那些自己一直以来都最为信任、最为得力的手下,前前后后一共仔细地安排和打听了三波完全不同的人马。
每一波人在出发之前,都被朱棣亲自一个一个地叫到自己的面前,仔细地、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叮嘱和交代了很多很多遍,要求他们一定要特别特别留意任何可能出现的细节,不管多么微小的地方都不能轻易放过!
可真正让人感到十分困惑和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这三波人马分别打探出来的结果,竟然完完全全一样、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差别,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一致地回报说,朱樉和蓝玉这两个人最近确实没有任何一点异常的举动和行为,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显得十分平常和自然,没有任何刻意的地方,就好像真的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平静得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甚至让人心里头发毛.....
这样的结果和反馈,让朱棣感到十分无奈,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在不断地告诉他、提醒他,自己这个二哥朱樉绝对不会就这样轻易地善罢甘休,绝对不会就这样算了.....
朱樉可不是个能轻易低头的主儿,他的性格十分倔强,他可绝对不会就这样轻易地放弃和认输,他肯定会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突然出手做些什么,肯定会有所行动和举动,不会一直沉默下去。
可是现实里搜集到的所有证据和情报,却又明明白白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朱樉确实没有出手,确实没有任何行动的迹象和征兆,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和平静,没有任何波澜。
朱棣下意识地抬起头看了看外面的时辰,此时天色刚刚微微发亮,东方才露出一点点鱼肚白,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光线还有些昏暗,看不清楚远处的景物,朝会也即将要开始了,官员们应该已经在前往皇宫的路上了,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
朱棣只好强行按耐住心里头的种种纠结和不安的情绪,带着那些早就已经装车完毕的一个个木箱子准备出发了,这些情绪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这些箱子被整整齐齐地、一个一个地码放在马车上,看起来十分沉重和结实,里面装的东西显然很有分量,不是随随便便的杂物。
或许真的就像朱允炆之前曾经说过的那样,老二朱樉这次确实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确实已经无计可施了,已经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对策来了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朱棣在心里头这样不断地宽慰自己,试图让自己放下心来,不要再继续胡思乱想和担心了,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
......
大明的百姓们确实非常勤奋和勤劳,虽然天空还没有完全放亮,太阳也还没有从东方升起,但应天府的各个主要街道上已经陆续出现了不少行脚的商人,他们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小车,开始走街串巷地大声叫卖和招揽生意,声音此起彼伏。
这些人虽然从身份上来说也算是商贾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比起那些有固定店铺的商人要低很多很多,他们赚的每一文钱都是实实在在的辛苦钱,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和汗水,他们是这个社会里真正的最底层人物,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和不容易,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有时候,他们还会遭到巡逻兵士的驱赶和呵斥,不允许他们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停留和做生意,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所以他们只能趁着天色还没有完全亮起来,那些官老爷们还没有开始正式上岗办公的时间空档,抓紧一切时间多做一些生意,多赚取一些散碎的银钱来养家糊口,维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日子过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