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怕火箭弹炸到自己人,特意拉开了距离;有人说飞机掛载的滑轨在火箭弹发射后出现掉落情况.
从这些飞行员的话语中,方文听出,对於航空火箭弹这个新事物,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很多方面都不完善,就直接上马实战。
也就苏联这边才敢如此粗放式的行动,其他国家包括方文的泰山军工都不敢这么来。
採访结束,飞行员们离开,谢尔盖出声道:“现在我们可以谈谈你带来的军事技术了。你们泰山军工的火箭弹发射巢效果怎么样”
火箭弹发射巢,就是方文这次带来进行军事交流的技术设备。
这种东西,虽然是10年后的军事技术,但並非不能在现在实现,他能做出来,苏联也可以。
但对方文来说,真正有划时代技术价值的,是远程制导。
方文微笑回道:
“我们设计了两种规格,10发和14发,因为是同时发射,散射效果比分机发射要低,並且火箭弹採用了延迟引信,以远距离范围爆炸散射衝击波破坏为主,而不追求命中。”
方文的话,让谢尔盖惊讶不已。
虽然见过火箭弹发射巢实物。
但他没想到,竟然可以装入那么多枚火箭弹。
作为航空火箭弹军方实战实验的亲歷者,他对自家的航空火箭弹是了解的。
苏制航空火箭弹採用的pc-82火箭弹掛载发射模式,一机8个滑轨发射装置,並且为了不相互影响,弹与弹之间的间距都比较大。
而泰山军工的火箭弹发射巢,是集中式,可以装入10发火箭弹,就意味著发射巢內的导管(滑轨)间距非常小,並且发射中不会因为高温和震动影响到別的导管內航空火箭弹。
这种技术,可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隨即轻笑一声,语气里带著几分不信:“方同志,不是我怀疑你们的技术——我们的 rs-82掛在机翼下,单发发射都能偏出好几丈,你们十发、十四发同时发射,怎么可能散射更低还有延迟引信,靠什么控制爆炸距离总不能是靠飞行员估算吧更让我感觉离谱的是你们的装弹量,我觉得根本就不可能装入10发火箭弹。”
“这是你的问题,却不是我的。”方文微笑道。
“但你总得说服我吧。我们的军械师试过把更多枚火箭弹放在在一起,用导轨方式发射,结果因为间距太近效果很不好,一半都卡在导轨里,还有的刚飞出去就撞在了一起。在专家討论时认为,最多只能使用8导轨发射模式,你却说你们已经实现了10导轨和14导轨齐射!”
谢尔盖的质疑从他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苏联作为最早將航空火箭弹投入实战的国家,尚且没能攻克武器精密和集成化难题,他是不相信泰山军工可以做到那么优秀。
对於这种质疑,方文解释:“谢尔盖少校,我们的发射巢不是简单的『导轨』,而是有独立的导流通道,每枚火箭弹的尾焰不会互相干扰——就像给每支箭都配了单独的箭筒,起飞时自然不会碰撞。而且,我们的结构,是经过非常縝密的计算和实验后得出的结果,是军事工程技术上的最优解。至於延迟引信,我们在弹体尾部加了简单的计时装置,根据飞行速度预设爆炸时间,能保证在固定距离爆炸,用破片和气浪覆盖一片区域。”
这番话让谢尔盖將信將疑。
別看方文说的简单,一句话就完了。
可真要能实现,完全不是话语中那般简单的。
泰山军工这个后起之秀,真的做到他说的那样吗
“光说没用。”谢尔盖直起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方文,语气里多了几分急切,“方同志,你们的发射巢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