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定格在“384”上。
“这是128乘3的结果,要是后续还需要用这个数,就按‘存储’键,计算机能把384存在磁芯存储器里,避免重复计算。”
此时,化学组的研究员林薇举手提问:“柏组长,要是中间步骤算错了,比如384减45算成349,能倒回去修改吗”
“首先,计算机是不会算错的,假设出现错误了,当然可以。”柏则善笑着按下“c”键,显示器清空后,重新输入“384”,再按“-”和“45”,显示器显示“384-45”,按下“=”键,绿色数字“339”立即亮起,“要是算到这步发现前面乘法错了,就按‘回溯’键(在‘c’键旁边),能回到上一步操作,不用全部重来。”
最后一步是除法运算。
柏则善按下“÷”键和“5”键,显示器变成“339÷5”,他特意放慢动作,按下“=”键——这次显示器停顿了约两秒,学员们都屏息盯着,直到“67.8”三个数字亮起,才松了口气。
他对学员们做出操作总结:
“因为除法运算比加减乘复杂,计算机需要调用更多逻辑电路,所以会慢一点,但即便这样,整个过程加上操作时间也不到半分钟,要是人工算,的时间会多一点,还容易算错。”
演示结束后,柏则善让学员们分组实操,每组围着一台简化版按键操作台练习。
当学员们熟悉了操作方式后,他选出一名学员作为第一位实操者。
这位学员既紧张又兴奋:“我可以用自己的题目进行运算吗”
“可以。”方文点头同意了。
那位学员走了过去,站在操作台前,伸手在按键上按下自己的运算题。
这是一道更复杂的四则运算题,看起来应该是一道工程计算题分拆出来的。
随着他输入完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结果。
学员满满的惊讶:“算的好快啊。”
方文微笑道:“这台机器,就是将你们从复杂而单调的基础运算过程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我知道你们对它还有顾虑,担心机械的运算会出现错误,对吗”
一名学员坦诚回道:“对,我担心将所有的基础运算交给它来做的话,一旦其中出现问题,我们想要找出问题,就要从海量的计算中一个个寻找。”
方文点头:“我想大家都在担心这个问题。不如这样,我们现在就可以进行一场测试,接下来的培训时间里,你们分成两组,轮流用它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并且同时用人力计算核对,看看它会不会出错。”
学员们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开始一场既是学习,又是与计算机的挑战。
虽然这只是初代的晶体管计算机,性能比未来的差很多,但依然通过高速效率和不知疲倦的运行展示了它的性能。
可以说,只要操作不出问题,基本上计算机不会出现逻辑错误。
确定了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后,学员们也掌握了基础操作。
接下来,就是更复杂一些的计算机应用。
这些就和负责基础操作的学员们无关了。
方文给研究院的高级研究人员,单独开了一个班。
在这个高级班里,他们讨论的东西,普通知识分子都不一定听得懂。
比如,运用“偏微分方程”研究弹道。
火箭弹、炮弹在飞行中需同时应对空气阻力、重力、风速、气压等多变量影响,其运动轨迹需通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流体力学)与变质量运动方程耦合求解。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可描述气流在弹体表面的流动状态(如边界层分离、激波产生),进而计算不同飞行速度下的阻力系数,避免因阻力估算偏差导致的射程误差。
而弹体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