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开口,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我和芷容明天就走,我俩一起北上!”
“到时候我替芷容好好教训教训老二,给他好果子吃!”
说完这句话,徐仪华的目光再次定定地落在朱棣的脸上。
说实话,徐仪华很多事情是很少自己做决定的,他一般都是听从朱棣的意见,但一旦徐仪华明确表示了要怎么做,一般来说朱棣也是不会拒绝的。
就像是现在。
朱棣看着自己的皇后,看着她那双燃烧着怒火的凤眼,那被愤怒有些冲昏了的头脑,反而渐渐平复了下来。
他本来是打算自己亲自去一趟北京的。
他要把那个逆子吊起来狠狠修理一顿!
但此刻,听到徐仪华的话,他却瞬间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
这件事,他这个皇帝,还真就不能亲自去。
汉王朱高煦设下的这个局,歹毒就歹毒在,它是一个阳谋。
无论蓝武怎么应对,只要那件龙袍出现在了他的府里,只要这件事捅了出来,他这个皇帝,就必须做出反应。
查?还是不查?
信?还是不信?
一旦他这个皇帝介入,这件事就从朱高煦的“构陷”,变成了凉国公蓝武的“谋逆嫌疑案”。
这就变成了一个政治案件。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君臣之间的那道裂痕,就必然会产生。
这,才是朱高煦真正的目的。
而且他作为皇帝亲子,已经在争夺皇位时落入了下风,显然是有恃无恐的,他也知道即便朱棣再愤怒,也不可能对他怎么样?
到时候他甚至说说好话,老爹便还是自己老爹。
但蓝武可不一样。
他终究只是外臣。
朱高煦要的也不是真的扳倒蓝武,而是要用这种最极端的方式,在皇帝和蓝武之间,打下一根永远拔不掉的钉子。
而现在,皇后的提议,却完美地破解了这个死局。
皇帝去了,是国事。
皇后去了,是家事。
皇帝去处理一个亲王和一个战功赫赫的国公之间的争端,这是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
可母亲去收拾一个犯了错的儿子,那是天经地义!
到时候,就算把朱高煦吊起来打一顿,那也只是母亲在教训儿子,外人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既能给芷容和蓝武一个交代,敲打了朱高煦,又能将这件足以动摇国本的谋逆大案,死死地压在“家庭内部矛盾”的范畴之内。
朱棣心中念头飞转,脸上那股阴沉之气缓缓散去,他站起身,走到徐皇后身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那就辛苦皇后了,不过皇后要答应我,等到了北京,定然要给我狠狠地收拾那个逆子,让他长长记性,知道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