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区长“嗯”
了一声,最后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可不能由着下面的人以权谋私,不顾大局啊!”
周知微没有迟疑,放下电话就开车去了宏利印刷厂。
这几天忙个不停,李卫民因为要掌握新机器的运作,也在厂里待到很晚才回家,夫妻俩都没怎么在一起聊天。
但辞退职工的事,李卫民回家一定会说的。
所以,这件事应该是才生,那几名老职工今天去了区里告状。
到了宏利印刷厂,肖国斌和李卫民领着工人们正在车间赶印一批港台小说。
这几年,港区的武侠,言情小说在大陆很畅销,邻市有一个跟周知微相熟的书商,下了一批港区小说的订单,量还挺大的。
正好用上了新机器。
周知微没有打扰他们,直接去了厂长办公室。
赵厂长看到周知微时,已经猜到了她的来意。
“周总,”
他起身相迎,嘴角噙着苦笑,“是不是给您带来了麻烦?”
“没事,”
周知微摆了摆手,语气平和,“我相信你的专业。
只是来了解一下实情,好上报区里。”
赵厂长叹了口气,等周知微坐下后,缓缓道来。
原来,从宏利厂重新运营起来后,那些老职工对于赵厂长所制定的市场化管理以及他定的绩效考核,上班考勤制度不适应,特别是几个年级资历比较老的职工,更是受不了。
以一个叫陈四平的老技工为的几人,仗着在厂里干了十几二十年,只在开工头几天准时上下班了,后来,迟到早退变成了家常便饭。
管考勤的小林找过他们多次,都被陈四平怼了回来,“小林同志,你这规矩也太多了!
上班打卡,我们也认同,但是你不能任务化。”
“规矩之外,还有人情。
我们迟到早退都是有原因的。
人可不能像是机器一样,一切都按固定程序来。
我们是国营企业的老职工了,以前在这厂里时,可没这么多事!”
小林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只能憋着一张通红的脸,告诉他们,新厂规必须遵守,迟到早退是要扣工资的。
“哟,哪有这样的事,完不成任务要扣钱,有事迟到一会也要扣钱,我们可是老职工了,怎么,这厂子到了私人老板手里,钱就是这么乱扣的?!”
陈四平理直气壮的带着几人扬长而去。
赵志刚其实早就听说了此事,他故意忍着没去找陈四平,而是让小林盯紧他们几位。
陈四平等几人看到小林天天拿着考勤簿盯着他们,很气愤。
几人开始消极怠工,依靠自己的老资历,试图拉拢其他人,来对抗新厂规。
赵志刚心知肚明,他并没有立即采取任何措施。
因为他在观察,观察这批老职工里,到底谁可用,谁必须被清除出去。
他在等一个契机。
月中的时候,知微教育研究院有一批仅供公司辅导中心的教辅需要印刷。
赵志刚把任务下到车间,重点说明要质量过关,且严禁职工夹带私拿出厂。
肖国斌排好班,又特别强调了质量和进度问题。
没想到等出成品时,陈四平那一组人像往常一样,工作时吊儿郎当,不求严谨,导致在关键的色彩印刷环节出了些小瑕疵。
虽然图片和文字都看得清,但有些模糊。
赵志刚知道周知微的要求很高,他看完后,直接宣布这一批次的教辅报废,需要重新印刷。
并让人把报废的教辅资料全开到碎纸房销毁。
没想到,那批报废的教辅没有按要求进碎纸机,而是被陈四平暗中扣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