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做做力气活还差不多,我哪能行”
“谁说你不行?”
周知微打断他的话,伸手按住他的手,“你是农机厂的骨干技术工,还参加过技能大比拼,得过奖,你厉害着呢。”
“对于机器,你是有天赋的。
印刷机器设备的置换,你去把关,最合适不过了。
我想过了,我要把红星印刷厂的肖主任挖过来,当红利印刷厂的车间主任。
他管着生产,我放心。”
“我还要高薪聘请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来负责日常运营和生产。
卫民,我知道你不懂管理。
不懂咱们就学,我相信你。”
“卫民,你行的。”
周海洋见李卫民犹豫着不敢接应,添了把火,“生产有肖主任,业务方面再请好的销售人员,你统管着全厂。
这可不是微微一个人的事,是要我们整个家庭一起共同开创的大事。”
“好,”
李卫民重重的点头,他一个大男人,不能老是让妻子冲到前面,“我明天就去机械厂辞职,开始研究印刷设备以及印刷流程。
了解全面一些,不至于接手后什么都不懂。”
把这事敲定下来后,周家三兄弟各自回家。
周知微把自己关进了书房。
她得做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列出收购的预期价,人员的安置方案。
至于设备的更新清单,只能等厂子到手,肖主任挖过来后,再作细查。
有了家人们的支持,周知微很快就把收购红利印刷厂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接下来的日子,周知微忙得像个陀螺。
她开着车子,滨河,沙城两个校区跑,稳定校区的正常运营。
在周海峰各路人脉的引荐下,她也开始与天福区政府的相关部门接触,就红利印刷厂的事情进行谈判。
刘子楚知道她想收购红利印刷厂后,也大力支持,利用自己的人脉,给她介绍了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甚至技术骨干人员。
周知微原本以为谈判会很顺利,毕竟那是亏损的厂子,政府急切的想要清算处理掉。
可是,事与愿违。
政府早前急着剥离不良资产,没想到真正有人要时,又把红利印刷厂当成个香饽饽,各种条件层出不穷。
好在周知微也是活过两世的人,心理博弈于她而言不陌生。
她在谈判中展现出了敏锐的感知力和惊人的谈判技巧。
最终,她接下了一小部分厂里原有的债务,但要求区政府在税收等各项政策上,给予优惠。
她还承诺接收印刷厂原有职工,而且保证工资待遇不会下降,但是,她也提出了,以后红利印刷厂是私有制,会有自己的员工制度,更不存在子女接班的问题。
接下来,她就要物色厂子的掌舵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