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风裹着寒气,吹得望海坡的玉米秆沙沙响,可春花的玉米粑摊子前依旧热气腾腾——刚蒸好的粑裹在玉米叶里,松木香混着甜香,引得排队的人直搓手。
村里的陈老五裹着棉袄挤过来,买了两个甜玉米粑,咬了一口,咂咂嘴说:“春花,你这甜粑是好吃,可我这老光棍天天吃甜的,也有点腻了。
你说,要是加点咸的,会不会更下饭?”
春花正给顾客递粑,听了这话愣了愣。
之前做玉米粑,一直想着突出玉米的甜,从没考虑过咸口。
她笑着说:“五叔,您这想法新鲜,我回去试试!
要是做出来了,先给您送几个尝尝。”
陈老五眼睛一亮:“好!
我等着!
要是咸的好吃,我天天来买!”
收摊回家的路上,春花满脑子都是“咸口玉米粑”
——加啥调料能咸得香呢?盐肯定要放,但只放盐太单调;酱油又怕盖过玉米的香味;辣椒的话,怕有人吃不了辣。
路过合作社的小卖部,她看见货架上摆着的芝麻,忽然有了主意:芝麻炒香了磨碎,再拌点盐,做成芝麻盐馅,裹在玉米粑里,肯定又香又咸!
到家后,春花赶紧翻出家里的芝麻,挑出里面的杂质,倒进锅里小火慢炒。
芝麻的香味慢慢飘出来,炒到金黄,她赶紧关火,把芝麻倒在案板上晾凉,然后用石臼一点点捣成碎末,再加入适量的盐,拌匀——芝麻盐馅就做好了,闻着就让人想流口水。
接下来是调玉米浆,还是按之前八比二的比例,玉米浆里掺两成小米面,搅拌均匀后酵。
等浆酵好,春花先取一部分,像包包子一样,舀一勺浆放在手心,捏成小碗状,放进一勺芝麻盐馅,再把口封好,揉成圆球状,放进铺了玉米叶的蒸笼里。
蒸的时候,春花心里既期待又紧张——不知道咸口的会不会受欢迎。
没一会儿,蒸笼里就飘出了香味,这次的香味和甜口的不一样,芝麻的香、盐的咸,混着玉米的甜和小米的香,层次更丰富了。
“熟了!”
春花赶紧揭开蒸笼盖,拿起一个芝麻盐馅的玉米粑,晾了会儿,咬了一口——牙齿刚碰到粑,就感觉到了芝麻的颗粒感,咸香先在嘴里散开,接着是玉米的甜,两种味道混在一起,一点都不冲突,反而格外和谐,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芝麻的余香,比甜口的更下饭。
“好吃!”
春花眼睛亮了,又咬了一大口,“五叔说得对,咸的果然更开胃!”
第二天早上,春花特意多做了些芝麻盐馅的玉米粑,装在一个单独的竹篮里,还在篮子上挂了个小牌子,写着“咸口芝麻盐馅,新口味试吃”
。
赶集的时候,她刚把竹篮摆好,陈老五就来了,看见咸口的粑,赶紧拿起一个:“春花,这就是你说的咸粑?我先尝尝!”
咬了一口,陈老五连连点头:“好!
这个好!
咸香咸香的,还带着芝麻的味,比甜的更对我胃口!
我买五个,回去当午饭吃!”
周围的人见陈老五吃得香,也纷纷好奇地询问:“这咸的好吃吗?给我也尝尝!”
春花赶紧递过试吃的小块,大家尝了之后,都赞不绝口:“好吃!
比甜的更有味道!”
“这个咸的好,能当下饭的菜!”
没一会儿,咸口的玉米粑就卖得比甜口的还快。
有个常年在镇上工地干活的汉子,一下子买了三个:“我平时就不爱吃甜的,这咸的刚好!
早上吃两个,中午再吃一个,省事还顶饿!”
还有个大妈买了几个,笑着说:“我家老头子就爱吃咸的,甜的他一口都不碰,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