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牛往地里走,闻到香味,忍不住停下脚步,朝春花家喊:“春花,你家今天做啥好吃的?咋这么香?带着股松树林的味儿!”
春花在厨房里应着:“张大爷,我用松柴火蒸玉米粑呢,等会儿蒸好了,给您送两个尝尝!”
“好嘞!”
张大爷的声音里满是欢喜,“我就说这香味不一般,原来是松柴火蒸的,这可是好东西!”
没一会儿,蒸笼里的粑就蒸好了。
春花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一股热气裹着混合香味扑面而来,她赶紧往后退了退,等热气散了些,才看清蒸笼里的玉米粑——这次的粑颜色比之前更深了点,是暖融融的金黄色,表面泛着油亮的光,凑近闻闻,松木香和甜香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她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在盘子里,等凉了点,咬了一口——玉米的甜、小米的颗粒感,还有淡淡的松木香,在嘴里慢慢散开,口感软而不黏,香味比之前更有层次,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松木香的余味,一点都不腻。
“太好吃了!”
春花忍不住又咬了一口,眼睛都眯成了缝,“二婶说得真对,柴火蒸的粑就是不一样,这松木香太绝了!”
正吃着,送玉米粑到食堂的时间快到了,春花赶紧把要送的粑装在竹篮里,盖上干净的布,骑着小电驴往镇中学赶。
路上,竹篮里的香味飘出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有个骑三轮车的大叔还特意放慢度,问:“姑娘,你这竹篮里装的啥?这么香?”
春花笑着说:“是玉米粑,用松柴火蒸的,您要是喜欢,下次赶集可以去我摊子上买!”
大叔点点头:“一定去!
这香味太勾人了!”
到了镇中学食堂,师傅接过竹篮,刚掀开布,就惊呼:“哎哟,今天的粑咋这么香?带着股松香味儿!”
他拿起一个尝了尝,连连点头,“好吃!
比之前的还好吃!
这松香味儿渗进粑里,太绝了!
我跟校长说一声,以后就定你家的粑,不换了!”
春花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从食堂回来的路上,她想着——原来做玉米粑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从选玉米、调配方,到选柴火,每一步都影响着粑的味道。
之前总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才让玉米粑越来越好吃,越来越受欢迎。
接下来的日子,春花每天都去后山捡松针和松木枝,用松柴火蒸玉米粑。
赶集的时候,她的摊子前总是围着很多人,大家都说“这粑带着松香味儿,太好吃了”
“比别的摊子卖的香多了”
。
有时候,松香味飘得太远,还会有人循着香味找过来,问:“姑娘,你这松柴火蒸的玉米粑还有吗?我特意来买的!”
看着大家这么喜欢,春花心里满是欢喜。
她知道,这松柴火蒸的玉米粑,不仅好吃,还成了她摊子的“特色”
,让更多人记住了望海坡的玉米粑。
而她也更加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细节,用心对待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让更多人认可。
有天晚上,春花坐在院子里,看着灶边码得整整齐齐的松木枝,心里想着——望海坡有好玉米、好小米,还有后山的好松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只要用心利用这些资源,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就一定能让望海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让更多人尝到望海坡的味道,感受到望海坡的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