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调了调弦,“铮”
的一声,音不算准,却带着股岁月的厚重。
他清了清嗓子,手指在琴弦上拨动起来,一段苍凉又欢快的调子流淌出来,像山涧的溪水,叮叮咚咚的。
“这是《修渠号子》!”
王老五媳妇眼睛一亮,“我爹以前总哼这个!”
“对,就是《修渠号子》。”
陈老五一边弹一边唱,声音沙哑却有力:“夯起来哟——嘿哟!
土压实哟——嘿哟!
渠水通哟——嘿哟!
粮满仓哟——嘿哟!”
众人跟着一起唱,虽然跑调,却唱得震天响,火光映着每个人的脸,都红扑扑的,眼里闪着光。
三秒带看着陈老五弹三弦的样子,突然觉得这老头年轻了几十岁,手指在琴弦上跳跃,像在指挥着千军万马,那是属于他们的青春,属于他们的岁月。
唱完号子,陈老五又弹了段《秋收谣》,调子轻快,像风吹过稻田。
二柱子跟着节奏打起了拍子,王老五的媳妇哼起了小调,连四爷爷都跟着轻轻晃头,嘴角带着笑。
“该轮到年轻人了!”
陈老五放下三弦琴,抹了把汗,“三秒,你也来一个,别光看着。”
三秒带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我不会唱歌,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我爷爷种红豆的故事。”
“好!”
众人都安静下来,听他讲。
“我爷爷种红豆,不用化肥,只用草木灰,说是‘红豆要吃细粮’。
他总说,种地就像养孩子,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
三秒带的声音在火光里飘着,混着柴火的噼啪声,像在讲一个古老的传说。
大家听得入神,连火星子溅到裤脚都没察觉。
讲完故事,王老五举起酒碗:“我也说一个!
去年我家玉米被水淹了,是三秒哥带着大家伙儿帮我排水,不然连种子钱都收不回。
这份情,我记一辈子!”
他一饮而尽,眼圈有点红。
“我也说一个!”
二柱子抢着说,“我爹生病时,是五叔跑前跑后帮忙找医生,还垫了医药费……”
你一言,我一语,篝火边的故事越讲越多,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却都透着股劲儿——望海坡的人,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谁家有难处,大家伙儿都会搭把手,像捆在一起的玉米秆,风再大也吹不倒。
夜深了,篝火渐渐小了,变成一堆通红的炭火,暖洋洋地烤着人。
王老五媳妇把玉米饼掰碎了,扔进炭火里,不一会儿就烤得金黄,带着焦香。
“尝尝这个,小时候我娘总这么做。”
大家伸手去拿,烫得直搓手,却吃得香。
玉米饼的焦香混着酒香,在空气里缠在一起,像把日子都熬成了甜的。
“明天收玉米,我起最早!”
二柱子拍着胸脯说,嘴里还塞着玉米饼。
“我把收割机开过来,保证一天收完!”
三秒带也表决心。
陈老五笑了,往炭火里添了根柴:“不急,慢慢来,只要大家伙儿心齐,再多玉米也能收完。”
他看着跳动的炭火,又说,“等收完玉米,咱把晒场好好拾掇拾掇,办个丰收宴,让城里人也来看看,咱望海坡的日子有多红火!”
“好!
办丰收宴!”
众人齐声喊,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出老远,惊飞了树上的夜鸟。
火光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眼里映着炭火的红,也映着对明天的盼。
三秒带知道,这堆篝火不只是为了取暖、热闹,是在给秋收壮行,是在给日子鼓劲。
就像这通红的炭火,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