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地的等高沟刚整利落,土坷垃被晒得酥松,风过时卷起细碎的黄尘。
三秒背着复合肥袋往地里走,塑料编织袋摩擦着肩膀,出沙沙的响。
袋里的颗粒泛着油亮的黑,是农技站推荐的缓释肥,说明书上印着氮磷钾均衡配比,促苗壮根的黑体字,看着比爷爷那筐灰扑扑的草木灰靠谱多了。
爷爷正蹲在沟头,把竹筐里的草木灰往簸箕里倒。
灰是去年冬天烧玉米秸秆攒的,细得像面粉,阳光照过去,能看见漂浮的银亮粉尘。
他抓起一把灰,指缝漏下去的灰在沟底铺成层薄霜,这玩意儿比化肥养地,他头也不抬地说,隔年的陈灰,火气褪了,既能打底,又能防沟里的潮气伤根。
三秒把复合肥袋往地上一墩,袋口的扎绳崩开,黑颗粒滚出来几粒,在黄土上格外扎眼。
爸买的这肥,氮含量百分之四十,他用手捏起一粒复合肥,晶体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专家说三天就能见效,苗长得又快又壮。
他说着往平地的畦里撒,颗粒落在土上,出嗒嗒的轻响,像在给土地打标点。
爷爷的簸箕沿着等高沟慢慢走,草木灰在沟底画出条灰白的线。
平地和沟里不一样,他用手把灰抹匀,指缝里沾着灰,像裹了层霜,沟底潮,土性凉,化肥撒下去容易,草木灰是暖性的,能护住苗芽。
他抓起一把沟底的土,攥在手里能挤出潮气,你摸这土,凉丝丝的,得用灰焐焐。
三秒嗤笑一声,弯腰往畦里播玉米种。
他用食指在土里扎个窝,每个窝里丢三粒种子,再盖层薄土,动作又快又匀。
去年王叔家用这肥,玉米苗比别人家高半尺,他拍了拍手上的土,您那草木灰,除了黑兮兮的,能有啥营养?
爷孙俩的影子在等高线上交错。
爷爷的影子跟着簸箕走,慢悠悠的,在沟底投下道弯曲的灰痕;三秒的影子在平地上穿梭,快得像阵风,留下整齐的土窝。
去年种豆子,三秒嫌爷爷用农家肥太麻烦,偷偷换了化肥,结果豆苗蹿得老高,一场风雨全倒了,爷爷蹲在地里扶了三天,腰伤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不然分开种?三秒直起腰,腰侧的旧伤隐隐疼——那是去年扶豆苗时闪的。
您的沟里用草木灰,我的平地用复合肥,到时候看谁的苗硬实。
他把复合肥袋口重新扎紧,要是您的苗长得慢,可别怨我没提醒您。
爷爷把最后一把草木灰撒进沟里,竹筐空了,在手里轻飘飘的。
行啊,他把筐往肩上一搭,让苗自己说。
他往沟里播种子时,手指在灰层上轻轻按个小坑,每个坑里只放两粒种子,再用灰盖住,像给种子盖了层棉被。
播种后第三天,平地的玉米苗就冒头了。
嫩黄的芽顶着种皮,怯生生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天一个样,很快就舒展了子叶,茎秆蹿得又细又高。
三秒蹲在畦边,用尺子量了量,最高的已经有七厘米,他拍了张照片家族群,配文科学种植就是快。
等高沟里的苗却迟迟没动静。
三秒扒开沟里的灰层看,种子倒是了芽,可芽尖像裹了层纱,慢悠悠地往外拱,看着没精打采的。
我说吧,他跟爷爷念叨,草木灰没劲儿,苗都饿得不想长了。
爷爷正往沟沿上培土,闻言放下锄头,蹲在沟边看那些慢半拍的苗。
急啥,他用手指碰了碰芽尖,这苗在土里扎根呢,根扎得深,往后才站得稳。
他扒开沟边的土,果然,有几根银白的须根顺着灰层往深处钻,像在土里探险。
又过了两天,等高沟的苗终于连片冒出来了。
跟平地的苗比,它们的茎秆是深绿的,矮了半截,却敦敦实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