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又重新戴上,把公告板上的收支明细再看了一遍,尤其是结余和留存部分。
他走到三秒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对着村民们大声说:“我刚才逐行看了,每一笔都有票据、有签字,收入支出算得明明白白,一分一厘都在账上,没毛病!”
村民们顿时松了口气,有人笑着说:“早知道三秒记账这么细,咱就不用瞎琢磨了!”
“就是,以后合作社的账,咱放心!”
李保国走到公告板前,看着“修水渠误工补贴”
那栏里媳妇的名字,心里一阵愧疚:“三秒,之前是我瞎怀疑,你别往心里去。
以后村里有啥活儿,你尽管喊我!”
三秒笑着说:“保国哥,没事,大家也是为了合作社好。
以后这账,我每个月都贴出来,让大家随时看,随时查,有疑问咱随时说。”
陈老五拎着个新酒瓶,走到三秒身边,把酒瓶递给他:“三秒,今天这事办得敞亮!
晚上去我家,咱喝两盅!”
“好啊,老五哥,”
三秒接过酒瓶,又看向村民们,“大家要是还有啥不明白的,现在就问,我一一给大家解释。”
村民们围在公告板前,有的指着某一笔支出问细节,有的算着自家的分红是不是对得上,三秒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阳光渐渐西斜,洒在公告板上的账目上,也洒在村民们的笑脸上。
祠堂门口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这场敞亮的账目公开喝彩。
后来,李大叔提议,把每月的“账目公开日”
定在十五号,每次都把收支明细贴在祠堂门口的公告板上,让全村人监督。
三秒点头同意,还说要把票据都整理好,放在祠堂的文件柜里,谁想看都能随时看。
那天晚上,陈老五家的烟囱里飘出饭菜香,三秒、李建国、李大叔围坐在炕桌上,喝着酒,聊着合作社明年的计划。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桌上的酒杯,也照亮了村里人的希望——大家都知道,只要账目清、人心齐,明年的收成一定会更好。
